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12分)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
(4)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本题解析: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1)在反应中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充分,同时也为了使溶液混合均匀,需要搅拌。因此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2)该实验应该离开你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会导致热量损失,使测定结果偏小。
(4)如果改变酸碱的物质的量,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不相同的,但中和热是不变的,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列现象的产生主要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的是
A.温室效应
B.酸雨
C.赤潮
D.白色污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液,随雨降下,就可能形成酸雨.
解答: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B正确;
C.赤潮是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造成海域富营养化,促进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故C错误;
D.白色污染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考查时常涉及人体健康与营养素或化学元素、环境污染、水的净化、材料、资源等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本题难度:困难
3、计算题 常温下钛的化学活性很小,在较高温度下可与多种物质反应。
(1)工业上由金红石(含TiO2大于96%)为原料生产钛的流程如下:

① 沸腾氯化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②已知:Ti(s) +2Cl2(g)=TiCl4(l)?ΔH=a kJ·mol-1;
2Na(s) +Cl2(g)=2NaCl(s)?ΔH=b kJ·mol-1;
Na(s)=Na(l)?ΔH=c kJ·mol-1;
则TiCl4(l) +4Na(l)=Ti(s) +4NaCl(s)?ΔH=?kJ·mol-1。
③ TiCl4遇水强烈水解,写出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TiO2直接电解法生产钛是一种较先进的方法,电解质为熔融的氯化钙,原理如图所示,二氧化钛电极连接电?极,该极电极反应为:?。但此法会产生有毒气体,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电池中加入固体氧离子隔膜(氧离子能顺利通过),将两极产物隔开,再将石墨改为金属陶瓷电极,并通入一种还原性气体,该气体是?。

(3)海绵钛可用碘提纯,原理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正反应的ΔH>0
B.在不同温度区域,TiI4的量保持不变
C.在提纯过程中,I2 的作用是将粗钛从低温区转移到高温区
D.在提纯过程中,I2 可循环利用
参考答案:
(1)①TiO2+2C+2Cl2=TiCl4+2CO(高温或900℃要注明);②2b-4c-a;
③TiCl4 + 4H2O=Ti(OH)4↓+ 4HCl↑
(2)负? TiO2 +4e-=Ti + O2-(或:Ca2++2e-=Ca;2Ca+TiO2=2CaO +Ti) H2
(3)C D(只选对1个给1分,错选0分)
本题解析: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
(1)①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程式;②把三个方程式2②-4③-①即可以得到;
(2)该电解池是用二氧化钛生产金属钛的工艺,电解时钛元素由+4变为0价,得到电子,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还可以根据O2-聚集判断;但此法会有石墨失去电子产生CO,改用金属陶瓷电极需加入还原性气体提供电子,故通入H2;
(3)A、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低温正向进行高温逆向进行,故正向为放热反应,ΔH<0,错误;B、温度不同,平衡发生移动,TiI4的量随着发生变化,错误;C、低温碘单质与钛反应生成气态TiI4,高温下分解得到金属钛和碘单质,所以说I2 的作用是将粗钛从低温区转移到高温区,在该过程中I2 可循环利用正确,故C、D都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已知12克石墨或金刚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Q1和Q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1<Q2
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C.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D.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物质所含有的能量越低,该物质就越稳定。由于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所以等质量的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由于等质量的金刚石含有的能量比石墨高,当它们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金刚石就比石墨要多。即Q1<Q2。因为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二者的质量相等,则其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因此错误的说法为B。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0分)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①如图装置中,为了酸碱能更充分地反应,应该增加一个?(填玻璃仪器名称);大烧杯上没有盖上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 填代号)
A.进行实验时的气温? B.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 C.实验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
③如果用0.5?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中和热”的数值将?(填“偏大”、“偏小”、“不变”);原因是?。?
参考答案:环形搅拌器(或环形玻璃棒)?偏小? B?偏大?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
本题解析:①如图装置中,为了酸碱能更充分地反应,应该增加一个环形玻璃搅拌器。若大烧杯上没有盖上硬纸板,就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偏小;②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B.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减少热量损失。因此选项是B;③由于NaOH固体在水中溶解会放出热量,所以如果用0.5?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中和热”的数值将偏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