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用如下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各种产物.
(1)浓硫酸和木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②中要检验产物中有水蒸汽,则放入的药品是:______;装置③中要检验产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则放入的药品是:______;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退色,C瓶的溶液不退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参考答案:(1)浓硫酸具有氧化性,与木炭共热生成CO2、S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CO2↑+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CO2↑+2SO2↑+2H2O;
(2)反应生成CO2、SO2和H2O,应先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因为在验证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存在时都需通过溶液,可带出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并除去二氧化硫后才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检验过程应为检验水蒸气→检验并除尽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④;②;①;③;
(3)水蒸气用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检验;装置②中要检验产物中有水蒸汽,则放入的药品是:无水硫酸铜;装置③中要检验产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为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放入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退色,C瓶的溶液不退色,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CO2不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因此装置A中盛有红色的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因此检验二氧化碳前先除尽二氧化硫,装置B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而不除去二氧化碳,装置C中的红色的品红溶液是用来证明SO2气体已完全除尽的,
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除去气体中的SO2;证明SO2气体已完全除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乙中______,丙中______;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1)根据实验室浓H2SO4氧化木炭的反应原理、条件,固液加热下反应,进行选择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可氧化二氧化硫,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可通过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确认,故答案为:A;F;E;C;D;B;
(2)乙中为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丁装置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
故答案为:乙中出现白色沉淀;丙中品红未褪色;
(3)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应先除去二氧化硫,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故答案为:吸收SO2;
(4)浓硫酸与碳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和水,碳和稀硫酸不反应,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各组有机物,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总质量也一定的一组是(? )
A.甲烷、丙炔
B.甲醛、乙酸
C.乙醇、乙二醇
D.苯、乙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不能做漂白剂的是
[? ]
A.SO2
B.Ca(ClO)2
C.NaClO
D.H2SO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