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电池板中有高纯硅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也是硅
B.分类方法、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方法和模型化方法等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C.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法的综合运用,可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结构
D.绿色荧光蛋白在研究癌症发病机制的过程中应用突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能会失去发光功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 太阳能电池板中有高纯硅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错误。B. 分类方法可以为我们的化学学习节约大量的时间;统计方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物质的反应规律;定量研究可以使我们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物的量的关系;实验方法是我们学习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模型化方法可以使我们在在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上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因此这些方法都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正确。C.在有机物中通常存在同分异构体现象。为了认识物质的结构,通常采用 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法的综合运用的方法。正确。D. 绿色荧光蛋白在研究癌症发病机制的过程中应用突出,蛋白质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最终得到氨基酸,因此可能会失去发光功能。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碘化钾溶液后分液
B.除去SO2中的少量CO2: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C.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上搅拌以加速AgCl沉淀的洗涤
D.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中会引入新的杂质I2,错误;SO2可以和饱和Na2CO3溶液反应,B项错误;沉淀洗涤过程中搅拌会戳破滤纸,C项错误;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改变溶液体积或浓度对测定结果无影响,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出下列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用pH试纸测得盐酸的pH为1.2
B.用托盘天平称取2.6gNaCl
C.用250mL容量瓶量取200mLNaOH溶液
D.用100mL量筒量取9.20mL水
参考答案:A.广泛pH试纸测定的pH值为整数,1.2是小数,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精确到0.1,可以称取2.6gNaCl,故B正确;
C.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无法量取200mLNaOH溶液,故C错误;
D.100mL量筒精确到1ml,无法量取9.20mL水,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14分)用18mol/L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转移、洗涤?⑤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
?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B.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液凹面?
参考答案:(1)16.7ml? B (3+1分)
(2)先向烧杯加入30ml 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3分)
(3)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出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液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3分)
(4)A. 偏小? B. 无影响? C. 偏小? D. 偏大(各1分,共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硫酸铜可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说明Cu2+具有催化作用
B.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纤维素是一种还原性糖
C.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3PO4溶液的pH比H2SO4溶液大,说明硫比磷的非金属性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锌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后构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反应,错误;B项纤维素不属于还原性糖,错误;C项不能排除SO32-的干扰,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