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D.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参考答案: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 
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B正确;
C.玻意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故C错误;
D.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以下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微粒半径:O2-B.单质的熔点:LiC.分子中的键角:CH4>H2O>CO2
D.晶格能由大到小: NaF> NaCl> NaBr>NaI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A不正确。碱金属单质的熔点自上而下逐渐降低,B不正确。CO2是直线型结构,键角是180·的,甲烷是109·28′,水分子中105°,C不正确,D中都是离子晶体,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ⅠA族
B.ⅡA族
C.ⅢA族
D.ⅣA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把钾放入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可制取金属钠
 
	参考答案:A.非金属性: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CH4>SiH4,故A错误;
B.O2-和F-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F>O,则O2-半径比F-的大,故B错误;
C.Na和Cs位于相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故C正确;
D.钾和钠都能与水反应,把钾放入氯化钠的水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不能置换出钠,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大
B.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C.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元素性质的简单重复
D.按C、N、O、F的顺序,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不是一直在增大,而是呈周期性变化,故A选项不正确;原子半径的大小受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电子层数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因素,例如,Cl原子比Li多一个电子层,但原子半径r(Li)>r(Cl),故B项不正确;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变化,变化的程度不同,变化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故C项是正确的;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只有负价,没有正价;氧的非金属性也很强,一般只有负价,故D选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