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关于某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加入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的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D.加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参考答案:解;A、由于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有可能是氯化银,故A错误;
B、加入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B正确;
C、钾离子检验,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故C错误;
D、加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的气体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硫,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几种溶液既能检验CO2中SO2的存在,又能除去SO2的是
[? ]
A.溴水?
B.酸性KMnO4
C.饱和NaHCO3溶液?
D.NaOH溶液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加稀盐酸后过滤
B.用往FeCl3饱和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方法制备Fe(OH)3胶体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
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根据镁粉和铝粉都能稀盐酸反应分析;
B、根据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分析;
C、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进行分析;
D、根据生成的生成的cu会在高温下和O2反应;
解答:A、因镁粉和铝粉都能稀盐酸反应,铜粉与稀盐酸不反应,过滤得到铜粉,故A正确;
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在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故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先将固体溶于水形成浓溶液,降温结晶过滤得到硝酸钾,然后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C错误;
D、H2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生成的铜又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消耗了氧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除了掌握分离、除杂的原则,还要分析需要物质的性质,然后再设计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和除杂.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机实验操作或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银氨溶液检验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B.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
C.蔗糖水解时应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D.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微热会产生黄色物质
E.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溴水会褪色
参考答案:A.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较多量的葡萄糖,葡萄糖可与银氨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鉴别,故A正确;
B.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可用于除杂,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应用稀硫酸,故C错误;
D.蛋白质可与硝酸发生显色反应,可鉴别蛋白质,故D正确;
E.植物油中烃基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E正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
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氨水
D.KSCN溶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