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只显+1价
B.碱金属元素的氧化物都是R2O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最不剧烈的是锂
D.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碱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最高价是+1价,A正确。金属性越强,和氧气化合生成的氧化物就越复杂,B不正确。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C和D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为了验证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下列实验操作及方法正确的是
A.观察加热时是否放出气体
B.观察滴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
C.溶于水中,再滴加石灰水,观察有无沉淀产生
D.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小苏打NaHC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产生CO2气体,而Na2CO3稳定,受热不发生分解反应,所以不能通过观察加热时是否放出气体来检验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错误。B.滴加盐酸时都会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 CO2↑;Na2CO3+ 2HCl= 2NaCl+H2O+ CO2↑产生气体。因此不能通过观察滴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来验证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错误。C.溶于水中,再滴加石灰水,都会发生反应Ca2++OH-+HCO3-=CaCO3↓+H2O;CO32-+ Ca2+=CaCO3↓。因此不能通过是否产生沉淀来判断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错误。D.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若是含有Na2CO3,会发生反应:CO32-+Ba2+=BaCO3↓。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与氯化钡溶液不会发生沉淀反应,因此可以验证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抽滤瓶内放一小块金属钠,同时收集满CO2气体并塞紧瓶塞。从分液漏斗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待钠完全反应并恢复到反应前温度时,发现气球凹瘪,则抽滤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A.NaOH与Na2CO3
B.Na2CO3
C.Na2CO3与NaHCO3
D.NaHCO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将Na放入水中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由于装置中含有CO2,所以还会继续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 反应并恢复到反应前温度时,发现气球凹瘪说明抽滤瓶内气体的压强没变化。这是因为这两个反应放热,使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增大,CO2会沿着导气管进入到分液漏斗的内,使水又进入到抽滤瓶内。又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最终由于产生的NaOH没有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与Na2CO3?。因此选项为A。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
B.将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钠的熔点很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某未知溶液X中可能含有K+、Fe2+、NH4+、Cl-。检验其中是否含有K+,通常有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焰色反应法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X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证明其中不含K+。对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之处加以纠正、补充:?、
?。
方案二:亚硝酸钴钠法
在CH3COOH酸化的溶液中,K+与亚硝酸钴钠[Na3Co(NO2)6]反应生成黄色沉淀[K2NaCo(NO2)6],该原理可用于K+的检验。注意:NH4+也能与Na3Co(NO2)6生成黄色沉淀,会干扰K+离子的检验。请你利用上述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未知溶液X中是否含有K+。
?
?。
参考答案:方案一:应使用铂丝或无锈铁丝蘸取溶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方案二:向未知溶液X中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静置、冷却后取上层清液
少许;用醋酸酸化后再加入亚硝酸钴钠,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或者取未知液X蒸干并灼烧,将所得固体溶于水,过滤;取少量滤液,用醋酸酸化后再加入亚硝酸钴钠,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
本题解析:方案二中的关键问题是题中所给信息: NH4+也能与Na3Co(NO2)6生成黄色沉
淀,会干扰K+离子的检验。那首先要除去NH4+,加入NaOH溶液,除去NH4+同时会生成Fe(OH)2等沉淀,因此要过滤。由题所知加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要用醋酸,不宜使用HNO3。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