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此时NaCl饱和溶液的密度是1.12 g/cm3,此时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36 mol/L
B.5.07 mol/L
C.6.15 mol/L
D.0.15 g/mo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NH4Cl、6 molKCl和24 mol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
A.2、54、24
B.54、2、24
C.32、50、12
D.16、50、2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形成溶液后离子的物质的量守恒,例:K+由6 molKCl,24 molK2SO4提供相当于54 molKCl提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现有三组:①CCl4和氯化钠溶液;②硝酸钾溶液中少量氯化钠;③氯化钠溶液和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过滤、蒸馏
B.过滤、结晶、分液
C.蒸馏、分液、萃取
D.分液、结晶、萃取
参考答案:①CCl4和氯化钠溶液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②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实现分离,
③氯化钠溶液和碘的水溶液是互溶的物质,可以向其中加入四氯化碳,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振荡会分层,下层是溶有碘单质的四氯化碳层,上层是氯化钠溶液,即采用萃取的方法来分离.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甲苯氧化法制备苯甲酸的反应原理如下:
+ 2KMnO4
+KOH+2MnO2↓+H2O
+ HCl
+KCl
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图1装置中,在100 ℃时, 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并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
图1回流搅拌装置?图2抽滤装置?
⑴实验室中实现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操作Ⅱ的名称为?。
⑵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亚硫酸氢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若无此操作会出现的危害是?。
⑶在操作Ⅲ中,抽滤前需快速冷却溶液,其原因是?;如图2所示抽滤完毕,应先断开?之间的橡皮管。
⑷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中25.00 mL溶液,进行滴定 ,消耗KOH物质的量为2.4×10-3 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⑴分液漏斗?蒸馏?⑵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盐酸,产生氯气
⑶得到较大的苯甲酸晶粒,便于抽滤?抽气泵和安全瓶? ⑷96%(每空2分,共12分)
本题解析:⑴操作I为分液操作,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操作II为蒸馏操作得无色液体A。
⑵为了避免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盐酸,产生有毒的氯气,应该先加亚硫酸氢钾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
⑶为了得到较大的苯甲酸晶粒,便于抽滤,应该在抽滤前需快速冷却溶液;为了避免管道里的水在负压下回流,故在抽滤完毕,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安全瓶。
⑷根据“1
~1KOH”,则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
。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现有A、B、C、D、E五种溶液,只知道它们的溶质是NaHCO3、Na2CO3、NaOH、HCl、Ca(HCO3)2。为了鉴别开来,各取少量进行如下实验:
(1)A与B混合无明显现象
(2)B与C(或D,或E)混合均有无色气体产生
(3)D与A(或E)混合均有白色沉淀产生
是根据以上现象,写出A~E各物质的名称:
A?;B?;C?;D?;E?。
参考答案:氢氧化钠?盐酸?碳酸氢钠?碳酸氢钙?碳酸钠
本题解析:根据B与C、D、E混合均有无色气体产生,可知B为HCl溶液,C、D、E分别为NaHCO3、Na2CO3、Ca(HCO3)2中的一种。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HCO3)2+2HCl══CaCl2+2H2O+2CO2↑
因此,A为NaOH。根据D与A〔NaOH(aq)〕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D为Ca(HCO3)2
Ca(HCO3)2+2NaOH══2H2O+CaCO3↓+Na2CO3
根据D〔Ca(HCO3)2(aq)〕与E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E为Na2CO3
Ca(HCO3)2+Na2CO3══CaCO3↓+2NaHCO3
因此,C为NaHCO3。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