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已知98%的浓硫酸的浓度为18.4mol.L-1, 则49%的硫酸溶液的浓度为(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
A.9.2 mol.L-1
B.大于 9.2 mol.L-1
C.小于 9.2 mol.L-1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
,则
;所以可得
,所以得
,正确选项为C;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有Na2SO4和Na2CO3混和溶液10.0毫升,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和烘干,得到白色沉淀1.451克.将沉淀与过量盐酸反应,得到112毫升CO2气体(标准状况).求原混和溶液中Na2SO4和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设10ml混合溶液中含有xmolNa2SO4、ymolNa2C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1? 1
x?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 1
y?y
则有:233x+197y=1.451,
n(CO2)=0.112L22.4L/mol=0.005mol,
BaCO3+2HCl=CO2↑+BaCl2+H2O
1? 1
ymol? 0.005mol
y=0.005,
则x=1.451-197×0.005233=0.002,
所以:c(Na2SO4)=0.002mol0.01L=0.2mol/L,c(Na2CO3)=0.005mol0.01L=0.5mol/L,
答:原混和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8分)(1)写出下图中序号①~④仪器的名称: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填仪器序号)
(3)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选择装置?(填装置序号)进行操作A,再选装置进行??操作。进行操作A时,需在碘水中加一试剂,在选择试剂时,下列性质你认为哪些性质是必需的:?(填序号)。
①常温下为液态?②I2在其中溶解程度大?③与水互溶程度小?④密度要比水大
(4)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用该浓硫酸配制480 mL 1 mol/L的稀硫酸。

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a.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b.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写仪器名称);
c.经计算,配制480 mL 1 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量取硫酸时应选用??mL规格的量筒;
A.10 mL? B.50 mL? C.100 mL? D.200mL
d.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1 mol/L,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有 (? )?。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取浓硫酸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
C.将稀释后的稀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
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E.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F.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参考答案:(1)①蒸馏烧瓶?②冷凝管?③分液漏斗?④容量瓶
(2) ③④? (3)Ⅱ?蒸馏?①②③?
(4)(a)D? (b)玻璃棒、500mL容量瓶(各1分)? (c)27.2(2分)? B? (d)ABC
本题解析:(1)根据仪器的结构可知,四种仪器分别是①蒸馏烧瓶、②冷凝管、③分液漏斗、④容量瓶。
(2)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容量瓶和分液漏斗,所以答案选③④。
(3)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萃取,然后在蒸馏。即先在装置Ⅱ中进行。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①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所以答案选①②③。
(4)(a)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答案选D。
(b)由于没有480ml的容量瓶,所以应该配制500ml,因此需要500ml容量瓶。另外稀释和转移时还需要玻璃棒。
(c)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5L×1mol/L=0.5mol,因此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因此选择50ml量筒,即答案选B。
(d)根据c=n/V可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取浓硫酸,则溶质增加,浓度偏高;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则容量瓶中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将稀释后的稀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则溶质减少,浓度偏小;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则容量瓶中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小,实验答案选ABC。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2分) 硫酸锌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领域.工业上由氧化锌矿(主要成分为ZnO,另含ZnSiO3、FeCO3、CuO等)生产ZnSO4·7H2O的一种流程如下:

(1)步骤Ⅰ包括酸浸和过滤两个操作。
①酸浸时,需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的目的是 。
②过滤时为防堵塞,过滤装置需常用NaOH溶液清洗,其清洗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步骤Ⅱ中,在pH约为5.1的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生成Fe(OH)3和MnO(OH)2两种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步骤Ⅲ所得滤渣Z的主要成分是 。
(4)取28.70 g ZnSO4·7H2O加热至不同温度,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步骤Ⅳ中的烘干操作需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 。
②在图中C点,68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填字母序号)。
a.ZnO b.ZnSO4 c.ZnSO4·H2O
d.Zn3O(SO4)2
参考答案:(14分,每空2分)(1)①升高温度、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以加快反应速率
② H2SiO3+2NaOH=Na2SiO3+2H2O (2) 3Fe2++MnO4-+8H2O=3Fe(OH)3↓+MnO(OH)2↓+5H+
(3) Cu (Zn) (4) ①降低烘干的温度,防止ZnSO4·7H2O分解 ②d
本题解析:(1)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因此酸浸时,需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的目的是升高温度、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以加快反应速率。
②由于反应中产生硅酸,硅酸难溶于水,所以过滤容易防堵塞。由于硅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过滤时用NaOH溶液清洗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SiO3+2NaOH=Na2SiO3+2H2O。
(2)步骤Ⅱ中,在pH约为5.1的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生成Fe(OH)3和MnO(OH)2两种沉淀,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失去1个电子。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4价,得到3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MnO4-+8H2O=3Fe(OH)3↓+MnO(OH)2↓+5H+。
(3)滤液中含有铜离子,加入锌粉可以把铜置换出来,则步骤Ⅲ所得滤渣Z的主要成分是铜和剩余的锌。
(4)①温度高,硫酸锌晶体易分解,所以步骤Ⅳ中的烘干操作需在减压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降低烘干的温度,防止ZnSO4·7H2O分解。
②28.70g晶体的物质的量是28.70g÷287g/mol=0.1mol,A点晶体质量变为17.90g,即减少10.8g,相当于结晶水的物质的量是10.8g÷18g/mol=0.6mol,即A点化学式为ZnSO4·H2O。B点与A点相比固体质量又减少1.8g,说明此时完全失去结晶水,即B点化学式为ZnSO4。C点固体质量为13.43g,如果全部是氧化锌,则氧化锌的质量是8.1g≠13.43g,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图中C点,68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Zn3O(SO4)2。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的分析与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L庚烷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
NA
B.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7NA
C.0.5 mol 1, 3-丁二烯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数为 NA
D.1 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8NA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标准状况下庚烷不是气体,A不正确。甲基中的电子数是6+1×3=9,B错误。1, 3-丁二烯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C正确。碳正离子含有的电子数是6+1×3-1=8,D正确。所以答案选A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