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 +
O2(g)=H2O(l) ΔH="-285" kJ·mol-1
②H2(g) +
O2(g)=H2O(g) ΔH="-241.8" kJ·mol-1?③C(s) +
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 C(s) +O2(g)=CO2(g) ΔH="-393.5"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C的燃烧热为?。
(2)燃烧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3)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285? 393。5
(2)142.5
(3)CO(g)+
O2(g)=CO2(g)? ΔH="-283" kJ·mol-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2和pH=l的硝酸中c(H+)之比为10:1
B.一元酸与一元碱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c(H+)=c(OH-)
C.KAl(SO4)2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SO2-4)>c(K+)>c(Al3+)>c(H+)>c(OH-)
D.常温下,将pH均为12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NaOH溶液的pH较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pH=2和pH=l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排除
B:酸碱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c(H+)与c(OH-)不一定相等,不正确
C:由于铝离子部分水解,溶液呈酸性,正确
D:由于弱碱存在电离平衡,在稀释过程中可以促进其电离,故稀释相同倍数后,氨水的pH较大,不正确
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和c点对应的溶液pH值大小:
pH(c)>pH(a)
B.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Ba2+、NO3-、I-
C.25℃时,Ka(HF)=3.6×10-4,Ka(CH3COOH)=1.75×10-5,?
0.1mol/L的NaF溶液与0.1mol/L 的CH3COOK溶液相比:
c(Na+)-c(F-)>c(K+)-c(CH3COO-)
D.如b点对应的溶液中只含NaHA,则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
c(HA-)>c(H2A)>c(H+)>c(A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由图可知,a点对应的是25℃时纯水的离子浓度,c(H+)=1×10-7mol/L,pH=7,c点对应的是T℃时纯水的离子浓度,c(H+)=1×10-6mol/L,pH=6,所以pH(c)<pH(a),错误;B、T℃时纯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10-12,则d点对应的溶液中c(H+)=1×10-7mol/L<c(OH-)=1×10-5mol/L,所以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K+、Ba2+、NO3-、I-都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C、根据所给酸的电离常数可知HF的酸性比醋酸的酸性强,所以等浓度的NaF溶液的水解程度比CH3COOK溶液水解程度弱,c(F-)> c(CH3COO-),c(Na+)= c(K+),则c(Na+)-c(F-)<c(K+)-c(CH3COO-),错误;D、同理可知b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说明NaHA溶液中HA-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则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HA-)>c(H+)>c(A2-) >c(H2A),错误,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室温时,向体积为V1、浓度为c1、pH=a的醋酸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2、浓度为c2、pH=b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混合液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若pH=7,且V1=V2,则c1>c2
B.若pH<7,则c(CH3COO-)>c(Na+)>c (H+)>c (OH-)
C.若cl=c2,且V1=V2,则a+b=14
D.若pH>7,且V1=V2,则cl<c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若酸碱为等体积且等浓度,则恰好中和,所以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只有当c1>c2才能满足pH=7,故A正确
B:若pH<7,只说明c (H+)>c (OH-),但与c(CH3COO-)、c(Na+)的相对大小无法确定。
C:若醋酸为一元强酸,当cl=c2时,a+b=14,而事实上它为弱酸,所以a+b>14
D:当cl=c2时,且体积相同,中和后为醋酸钠溶液,pH也可以大于7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烷烃 | 燃烧热/kJ?mol-1 | 烷烃 | 燃烧热/kJ?mol-1 甲烷 891.0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60.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21.5 异戊烷 3531.3
|
A.正戊烷的燃烧热小于3531.3?kJ?mol-1
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kJ?mol-1
D.相同物质的量的烷烃CnH2n+2,n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参考答案:A、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
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KJ/mol左右,且大于3531.3KJ/mol,故A错误;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B错误;
C、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21.6kJ/mol,故C错误;
D、相同物质的量的烷烃,碳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燃烧放热越多,即n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