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次氯酸钠溶液
B.次氯酸钙溶液
C.新制氯水
D.氯化钙溶液
参考答案:A、因次氯酸钠溶液在漂白时,跟稀酸或二氧化碳的作用,使漂白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有色布条会褪色,故A错误;
B、因次氯酸钙溶液在漂白时,跟稀酸或二氧化碳的作用,使漂白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有色布条会褪色,故B错误;
C、因氯水的主要成分就是盐酸和次氯酸,因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有色布条会褪色,故C错误;
D、因氯化钙溶液中无次氯酸也不会生成次氯酸,所以有色布条不会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15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恰好得到11.2L标准状况下的氢气,下列各组金属能构成符合上述条件的混合物的是
A.Na和Ag
B.Cu和Zn
C.Al和Fe
D.Mg和A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用平均值法:11.2 L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即0.5mol,得到电子为:0.5mol×2=1mol,即金属失去1mol电子的平均质量为15g,必有一物质失去1mol电子其质量大于15g,而另一种物质失去1mol电子其质量小于15g.A项:Na失1mol电子其质量为23g,Ag不反应可看成大于15g,所以A不正确.B项:Zn:
=32.5g、Cu看成大于15g.Cu、Zn均大于15g,故不符合;C项:Al:
=9g、Fe:
=28g,C符合.D项:Mg:
=12g、Al:9g,都小于15g,故D不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加热时氯气与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钠,A正确。氯气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实验中需要尾气处理,B正确。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不正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将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D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已知HIO既能与酸反应又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则它与盐酸反应的产物有( )
A.IO-
B.I2O
C.ICl
D.I-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知HIO与盐酸反应时表现出碱的性质,所以此时的产物为ICl和H2O。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6分)为了研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饱和氯水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并充分振荡,观察到氯水的黄绿色褪去并同时产生少量气体。
实验二:取上述实验一后锥形瓶中清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该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②该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该清液中滴加盐酸可产生大量气体。④该清液加热后变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二中,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说明该清液中含有_________(写化学式);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清液中含有______离子;清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清液加热后产生浑浊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
(2)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写出氯水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1)HClO Ca2+ CO2 CaCO3 (每空1分)
(2)2CaCO3+2Cl2+2H2O===Ca(HCO3)2+2HClO+CaCl2(2分)
本题解析:(1)有极强的漂白作用,说明含有次氯酸;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碳酸钙,说明该清液中含有Ca2+;清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应该是CO2;该清液加热后变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氢钙,加热使其分解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和CO2。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物是碳酸氢钙、氯化钙和次氯酸,方程式是2CaCO3+2Cl2+2H2O===Ca(HCO3)2+2HClO+CaCl2。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