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稳定性:NH3<PH3<SiH4
B.酸性:HClO4>H2SO4>H3PO4
C.碱性:KOH>NaOH>Mg(OH)2
D.还原性:F-<Cl-<Br-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非金属性N>P>Si,则稳定性NH3>PH3>SiH4,故A错误。由于非金属性Cl>S>P,则酸性HClO4>H2SO4>H3PO4,故B正确。由于金属性K>Na>Mg,则碱性KOH>NaOH>Mg(OH)2,故C正确。由于单质的氧化性F2>Cl2>Br2,则还原性F-<Cl-<Br-,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NaCl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
B.化合物
C.氯化物
D.钠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氧化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根据化学式可判断选项B、C、D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知该原子的周期序数
B.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原子的周期序数,前20号元素中,阳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减去1,阴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
C.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就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D.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可以画出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就会知道该原子的电子层数,而周期序数=电子层数,选项A正确。原子失去电子后成为阳离子,电子层数比原子少1层;原子得到电子后成为阴离子,电子层数与原子的相同,选项B正确。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只知道该元素的原子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几个横行,即第几周期,但不知道处于第几个纵行,所以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元素的+2价阳离子核外共有18个电子,则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B.氯化物难溶于水
C.离子半径比氯离子半径大
D.碳酸盐难溶于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某元素的+2价阳离子核外共有18个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0,即Ca元素。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小,氯化钙易溶于水,离子半径比氯离子半径小,碳酸钙难溶于水,答案选D。
点评: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戊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甲>乙>丙>丁>戊
B.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戊>丁>丙
C.含有丁元素的酸有多种
D.乙的氢化物多种多样,丙、丁、戊的氢化物各有一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戊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戊是Cl,所以丁是S,丙是N,乙是C,甲是B。同周期自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最多,A不正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B中应该是丁>戊>丙,B不正确。C正确,例如硫酸、亚硫酸、氢硫酸等。N的氢化物不止一种,例如氨气、N2H4等,D不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