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位于硅的下面),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的金属性比硅强
2、简答题 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_____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试管,②______,③______,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实验现象(填A-F) ______ F A ______ ______ E
|
步骤②⑥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
(5)问题与讨论:请从原子结构理论上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______.
3、选择题 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已知A、B同周期,A、C同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C两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ⅥA族
B.B、C、D三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DCB2的化合物
C.B、D两元素可组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
D.B、C、D三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C>D>B
4、选择题 根据现行中学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判断126号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 ]
A.第ⅦA族
B.第8周期
C.第7周期
D.第ⅢA族
5、选择题 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则X、Y为
A.Na和Cl
B.K和S
C.Ca和F
D.Mg和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