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现有甲、乙、丙、丁四支试管,甲、丁中均盛有1mL的酸性KMnO4溶液、乙、丙中分别盛有2mL溴水+2g?FeBr3、2mL?Br2的CCl4溶液+2g?FeBr3,再向甲、乙中加入适量苯,丙、丁中加入适量甲苯,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甲、丁中均盛有1mL的酸性KMnO4溶液、乙、丙中分别盛有2mL溴水+2g FeBr3、2mL Br2的CCl4溶液+2g FeBr3,再向甲、乙中加入适量苯,丙、丁中加入适量甲苯,充分振荡后静置;芳香烃发生取代反应时对试剂组成、反应条件的要求,以及与高猛酸钾溶液作用时对芳香烃结构的要求和物质的水溶性;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甲苯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和甲苯在溴化铁做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从而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与溴混合时由于水的密度大于苯,溴被萃取后浮在水面,无法与催化剂接触,所以乙中无法发生取代反应,对应的现象应是分层,有机层在上呈红棕色;
解答:A、甲中苯与高锰酸钾不反应,溶液不褪色,乙中发生萃取,无法发生取代反应,对应的现象应是分层,丙中甲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丁中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故A错误;
B、甲中苯与高锰酸钾不反应,溶液不褪色,乙中发生萃取,无法发生取代反应,对应的现象应是分层,丙中甲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溶液褪色,丁中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故B正确;
C、甲中苯与高锰酸钾不反应,溶液不褪色,乙中发生萃取,无法发生取代反应,对应的现象应是分层,丙中甲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褪色,丁中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故C错误;
D、甲中苯与高锰酸钾不反应,溶液不褪色,分层,下层紫红色,乙中发生萃取,溴水中溴单质进入苯层,无法发生取代反应,对应的现象应是分层,丙中甲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有难溶性油状液体溴苯析出,丁中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芳香烃发生取代反应时对试剂组成、反应条件的要求,以及与高猛酸钾溶液作用时对芳香烃结构的要求和物质的水溶性;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甲苯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和甲苯在溴化铁做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纯溴发生取代反应,透明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可以通过单质间的化合反应,一步直接制取的化合物是
A.FeCl2
B.SO3
C.Na2O2
D.N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氯气和铁化合生成FeCl3,硫和氧气化合生成SO2,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NO,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物质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Na2CO3
B.NaCl
C.Al2O3
D.Si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B、氯化钠与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都不发生反应;
C、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D、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只与盐酸反应.
解答: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A错误;
B、氯化钠与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都不反应,故B错误;
C、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与盐酸不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与酸和碱都能发生反应的物质,常见的物质有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硫氢化钠等)、蛋白质、氨基酸.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且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B单质不与A单质反应
B.A、C形成的化合物都是还原性气体
C.A、C的氢化物分子构型相同
D.含等物质的量HCl和NaOH的溶液分别与足量的B单质反应产生的H2的物质的量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在20世纪20年代所创立的“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下列的
A.NaOH
B.K2CO3
C.Na2CO3
D.NaHCO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侯氏制碱主要是利用CO2、NaCl、NH3制取碳酸钠.关键明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知道每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