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H2SO4和浓HNO3,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溴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碘易溶再有机溶剂中,且汽油和溴苯是易溶的,A不正确,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B不正确,这样容易引入杂质氢气,应该是通过溴水。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D。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13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试管口的棉花应沾有的试剂是?,其作用是?。
(3)实验小组成员观察乙试管内液体变化是?。
(4)充分反应后,若甲试管中有铜片剩余,继续向甲中加入
溶液,发现铜片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在100mL 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填字母)
A.40.32L
B.30.24L
C.20.16L
D.13.44L
参考答案:(13分)
(1)Cu+2H2SO4
CuSO4+SO2↑+2H2O(2分)
(2)NaOH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2分)
(3)品红溶液褪色(2分)
(4)3Cu+8H++2NO3-=3Cu2++2NO↑+4H2O(2分)
(5)D(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实验室中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已知反应原理:

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苯甲酸的熔点121.7℃,沸点249℃,溶解度0.34g(常温);乙醚的沸点34.8℃,难溶于水。
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混合苯甲醛、氢氧化钾和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
A.带胶塞的锥形瓶? B.烧杯
C.容量瓶
(2)操作I的名称是?
?。
(3)操作II的名称是?,产品甲的成分是?。
(4)操作III的名称是?,产品乙是?。
(5)在使用下图所示的仪器的操作中,温度计水银球x的放置位置为?(填图标a、b、c、d)。控制蒸气的温度为?。
参考答案:(1)A?(2)分液?(3)蒸馏?苯甲醇
(4)过滤?苯甲酸?(5)b? 34.8℃
本题解析:(1)因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
(2)据相似相溶原理知,苯甲醇溶于乙醚之中,苯甲酸钾(盐)溶于水之中,二者应出现分层现象。
(3)因乙醚和苯甲醇
沸点相差较大,易于控制温度获得不同的馏分。
(4)利用了强酸能制取弱酸的原理:C6H5—COOK+HCl →C6H5COOH↓+KCl,过滤即得苯甲酸。
(5)选用b的理由是,为了测量蒸气的温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①趁热过滤②洗涤、滤纸吸干③静置、冷却④水浴加热⑤抽滤⑥过量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则实验步骤
正确的顺序为
A.⑥⑤④①③②
B.⑥④⑤②①③
C.⑥④①③⑤②
D.②⑥④①③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亚铁离子极易被氧化,所以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为防止晶体析出,过滤时应该趁热过滤。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还原性糖,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②加热?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④加入几滴稀H2SO4?⑤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
A.①⑤②④③②
B.⑤④②③①②
C.①④②⑤③②
D.①②③④⑤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淀粉水解的实验的步骤为:取少量纯淀粉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淀粉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由于水解完毕生成还原性糖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溶液,加碱中和至碱性,水浴加热.其实验结果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所以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正确顺序为:①④②⑤③②,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制Cu(OH)2悬浊液试剂与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的条件,注意该操作的前后顺序.题目较简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