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总结出了如下表所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请回答

(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_______。 ?
A.提出了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D.发现能量守恒定律
(2)该表变化表明_______。 ?
A.物质的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
B.元素周期表中最右上角的氦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
C.第IA族元素的金属性肯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
D.物质发生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3)按照表中元素的位置,认真观察从第ⅢA族的硼到第ⅦA族的砹连接的一条折线,我们能从分界线附近找到_______。 ?
A.耐高温材料?B.新型农药材料 ?C.半导体材料?D.新型催化剂材料 ?
(4)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制得一种新原子283116X,它属于一种新元素116号元素(元素符号暂用X代替),关于它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_。 ?
A.这种原子的中子数为167 ?B.它位予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 ?
C.这种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这种元素的原子易与氢化合
参考答案:(1)C?
(2)D?
(3)C?
(4)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J、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已知: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R、T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T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
B.工业上用电解M和T组成的化合物来制备M
C.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只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
D.J、M、R、T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TO4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Cl>HF>H2O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F>S>C>K
C.碱性:NaOH>Mg(OH)2>Ca(OH)2
D.沸点:金刚石>硫>水>氮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非金属性越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非金属性是F>O>Cl,A不正确。氟是最强的非金属,没有正价,B不正确。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解析就越强,金属性是Ca>Na>Mg,C不正确。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所以沸点最高,因此选项D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已知A、B、C、D的原子序数都不超过18,它们的离子aA(n+1)+、bBn+、cC(n+1)-、dDn-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d
B.离子半径:A(n+1)+>Bn+>C(n+1)->Dn-
C.离子还原性:A(n+1)+>Bn+,离子氧化性:C(n+1)->Dn-
D.单质还原性:B>A,单质氧化性:D>C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A(n+1)+、bBn+、cC(n+1)-、dDn-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核外电子数相同,即a-n-1=b-n=c+n+1=d+n。其中AB属于金属,位于同一周期。CD属于非金属位于同一周期,且强于AB的上一周期。原子序数是a>b>d>c,A不正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继续,即顺序为C(n+1)->Dn->Bn+>A(n+1)+,B不正确。金属性越强,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金属性是B大于A。非金属性是D大于C,所以选项C不正确,D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