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对下列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小苏打属于碱式盐
B.CuSO4 属于正盐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小苏打即NaHCO3,是强碱和弱酸中和后的产物,属于酸式盐,A项错误;
B.CuSO4 既不含能电离的氢离子,又不含氢氧根离子,属于正盐,正确;
C.水或强酸酸式盐也能电离出氢离子,但不属于酸,应该说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C项错误;
D.盐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如氯化铵,D项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明确酸、盐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NaHCO3是强碱和弱酸中和后的产物,显弱碱性,属于酸式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为学生解答中的易错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9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上述分类方法叫做?,类别1除④⑥外还有?,
写出类别2的名称?。
(2)①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往100 mL烧杯中加入50 mL水并加热至沸腾,?。
②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从外观上很难进行区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
B.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氢氧化铁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C.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参考答案:(9分)
(1)树状分类法(1分)?⑦⑨(2分)?非电解质(2分)
(2)①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2分)?
②AC(2分)
本题解析:本题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引入电解质、非电解质、胶体等概念的考查。
(1)简单分类方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该分类是树状分类法;铜、二氧化碳、氯化铵、、熟石灰、碳酸钙、、醋酸、金刚石中单质是铜和金刚石,化合物中不能导电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虽然可以导电,但实际导电的是碳酸,二氧化碳本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2)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中注意的问题:①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氯化铁饱和溶液而不能用氯化铁稀溶液。②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而不是直接加热FeCl3饱和溶液。③往沸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后,加热煮沸到有红褐色溶液出现就停止加热,但不宜长时间加热。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是由它决定的。胶体与溶液的外观相似,一般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和胶体。
点评:判断电解质的方法:就是看物质类别,只要是酸、碱、盐、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如MgO、Al2O3)及水,则是电解质;除此之外的化合物绝大多数是非电解质,如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酒精和蔗糖等大部分有机物是非电解质。只要把握住分类方法、电解质的概念及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胶体的性质,本题可以很快解决,属于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半透膜与滤纸一样有许多小孔,但孔径比滤纸小,只能通过较小的离子和分子,胶体分散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现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烧杯内的蒸馏水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
(2)用另一支试管里的溶液设计实验,证明胶体粒子是否存在??。
(3)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1)出现白色沉淀
(2)向该试管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碘水,无现象(或用一束光照射,溶液中没有产生光亮的通路)
(3)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本题解析:半透膜有非常细小的孔,只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在烧杯中的液体中有K+、Cl-,不存在淀粉胶体粒子。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图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氮原子。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而氮气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3)2CO+2NO
N2+2CO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本题解析:本题用模型来模拟化学反应,不但直观,而且形象。既能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每两个一氧化氮分子和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氮气分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
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O?
B.酸性氧化物?碳酸气?CO?
C.酸?硫酸?H2S?
D.盐? 纯碱?Na2CO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