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活动。

请你参与实验并完成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把2 g锌粒放入锥形瓶内,通过分液漏斗加入1 mol·L-1稀硫酸40 mL,收集10 mL气体,通过记录 得到反应速率为x mol·(L·min)-1。实验开始时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乙同学用图2装置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甲、乙两试管各有两根导管,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试管,发生反应,放出气体,则固体混合物和稀硫酸应分别置于 、 仪器中(填仪器编号);?
②G管可以用化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用仪器来替代,这种仪器是 ;?
③仪器甲、乙接口的连接方式如下:A连接 ,B连接 ,C连接 (填写各接口的编号);?
④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收集完气体后,丙装置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丙同学与甲同学实验目的相同:用图3装置测定生成的CO2的质量,但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请你分析其中使测定结果可能偏大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1)反应时间 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若活塞能回到原位,证明不漏气,否则漏气
(2)①甲 乙 ②碱式滴定管 ③D E F ④上下移动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偏大
(3)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中
本题解析:(2)为了顺利把稀硫酸倒入另一试管,首先应保持两试管中气压平衡,甲有两个气体进出口,而乙只有一个,所以甲是气体的发生装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贮存化学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A.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
B.用做感光片的溴化银贮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C.烧碱溶液放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防止次氯酸分解,A错误;溴化银见光分解,应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错误;碱溶液和碱性溶液保存时不能用玻璃塞,C错误;钠易与氧气和水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D正确。
点评:碱溶液和碱性溶液保存时不能用玻璃塞;见光易分解的物质保存在棕色瓶中。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述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配制硫酸溶液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有水的容量瓶中进行配制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将药品置于天平左盘
C.

将混合液蒸馏分离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浸没在混合液中
D.

分液时,将上下层液体依次从分液漏斗下口分别流入两个烧杯中
参考答案:A.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应先在小烧杯中稀释,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错误;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故B正确;
C.蒸馏时,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故C错误;
D.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污染药品,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沾在手上,直接用NaOH溶液洗
B.把NH4Cl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测得pH=9
C.验证溴乙烷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时,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水,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目的是除去挥发出来的溴乙烷
D.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当在某一时刻滴入一滴或半滴盐酸时,pH有非常大的改变(pH突变),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会进一步加快皮肤的烧伤,不正确。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所以C不正确。硫酸是强酸,随意丢弃会造成污染,不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