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B、C、D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A,离子半径:C<D
B.B的单质能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B和D能形成BD2型的共价化合物
D.D的单质有毒,且有漂白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偶数,A、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则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A为C元素,B、C、D位于同一周期,应为第三周期元素,C为S元素,B为Mg元素,则D应为Cl元素。
A、不正确,离子半径:S2- >Cl-;B、正确,2Mg+CO2
2MgO+C;C、不正确,MgCl2是离子化合物;D、不正确,Cl2有毒,潮湿的氯气才有漂白性;选B。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氯化镁
B.溴化钾
C.水
D.单质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化学键的判断。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所以选项A~D中含有的化学键分别是离子键、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
D.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选项,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选项,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所以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C正确。D选项,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D错误。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干冰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熔点比较。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点达3550℃,熔点最高,选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化学键发生断裂的是
①碘升华?②溴蒸气被木炭吸附?③酒精溶于水?④HCl气体溶于水?⑤MgCl2溶解于水?⑥NaCl熔化
A.全部
B.②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②、③是物理变化,化学键不变。④⑤⑥也是物理变化,但都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化学键被破坏,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