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通过复习总结,你认为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A.金属离子只有氧化性,非金属离子只有还原性
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C.原子晶体、离子品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
D.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2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写出基态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 。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1/L,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mo1/ L。
(4)甲醇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甲醛与新制Cu(OH)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u2O沉淀。
①甲醇的沸点比甲醛的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中心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1 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②甲醇可制作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作电解质,向两极分别充入甲醇和空气,工作过程中,负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CH3OH(l)+O2(g)= CO(g)+2H2O(g) △H=" -359.8" kJ·mol-1
2CO(g)+O2(g)=2CO2(g) ? △H=" -556.0" kJ·mol-1
H2O(g)=H2O(l)? △H=" -44.0" kJ·mol-1
写出体现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04s2
(2)C≡O (3)5.6×10—5
(4)①甲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平面三角形,sp2杂化,1.806×1024
②CH3OH-6e-+8OH-=CO32-+6H2O ③CH3OH(l)+3/2O2(g)=CO2(g) +2H2O(l)△H=-725.8kJ/mol
本题解析:(1)Zn的原子序数为30,关键是要注意3d轨道写在4s轨道的前面,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2)依据等电子原理,可知CO与N2为等电子体,N2分子的结构式为:N≡N,互为等电子体分子的结构相似,可写出CO的结构式为C≡O,故答案为:C≡O;
(3)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l/L,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CO32-)=1/2×2×10-4mol/L=1×10-4mol/L,根据Ksp=c(CO32-)×c(Ca2+)=2.8×10-9可知,c(Ca2+)=2.8×10-5mol/L,原溶液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c(Ca2+)的2倍,故原溶液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2×2.8×10-5mol/L=5.6×10-5mol/L.
(4)①甲醇分子之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甲醛分子间只是分子间作用力,而没有形成氢键,故甲醇的沸
点高;甲醛为sp2杂化,不含孤电子对,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1mol甲醛分子中含有2mol碳
氢δ键,1mol碳氧δ键,故含有δ键的物质的量为3mol,数目为1.806×1024个;②正极得到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同时因为在碱性条件下,则OH-参与反应,根据总方程式可知产物是CO32-和6H2O所以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③根据盖斯定律得 :热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2×1/2+热化学方程式3×2 则答案为CH3OH(l)+3/2O2(g)=CO2(g)+2H2O(l)△H=-725.8kJ/mol
考点:考查共价键类型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相关知识点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键能是指拆开1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如H—H键的键能是436KJ/mol,是指1molH2分子变成2molH原子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你认为下列分子中的共价键能量最大的是( )
?
A.HF
B.HCl
C.HBr
D.HI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可通过比较成键原子半径的大小得出键能的大小。一般来说,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NH+4、Na+、I-、NO-3
B.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3-
C.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H4+、Al3+、NO3-、Cl-
D.c(Fe3+)=0.1mol/L的溶液中:K+、ClO-、SO42-、SC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pH=1的溶液显酸性,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C.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pH<3.1,溶液显酸性;
D.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
解答:A.pH=1的溶液显酸性,H+、I-、NO3-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pH<3.1,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C正确;
D.Fe3+、SCN-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及信息的抽取是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与这两种变化都有关系的因素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密度的大小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存在的化学键
D.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
参考答案: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根据能量守恒知,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与这两种变化都有关系的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存在的化学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