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A.氯气比硫单质更易与氢气反应
B.HClO4酸性比H2SO4强
C.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
D.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故没有氟的含氧酸,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氟元素!故规律5只适用于氟元素之外的非金属元素。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9. 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
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填空和回答问题。

(1)烧瓶中所发 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装置(乙)的烧杯中冷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丙)的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进行此实验时,烧杯内的橡皮塞最好用铝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这是因为___________,装置(丙)的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其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NaBr+MnO2+3H2SO4
2NaHSO4+MnSO4+Br2↑+2H2O?冷凝Br2?吸收HBr、Br2
(2)Br2腐蚀橡胶,减小橡胶与溴接触。即使丙中溶液被压进漏斗,因漏斗立即脱离液面,在重力作用下漏斗内少量溶液又落下,因此能防止倒吸
本题解析: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能把HBr氧化成单质Br2,Br2能腐蚀橡胶,故橡胶用铝箔包好。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从单质氟到碘,下列情况中不能反映出它们的氧化性强弱不同的是(?)
A.单质跟卤化物之间的置换情况
B.跟银结合而形成的卤化银的颜色变化情况
C.跟氢气反应的情况
D.跟水反应的情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即为单质的得电子能力;可以卤素之间的置换,跟氢气反应的难易,跟水反应的情况来判断,不能从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溶解度等来判断,也不能从其化合物的颜色来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12分) (1)新制备的氯水显__________色,说明氯水中有__________(填分子式)分子存在。
(2)向氯水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立即有__________生成,说明氯水中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并放出___?_____色的气体。
参考答案:(12分)黄绿? Cl2?(2)白色沉淀? HCl? HCl +AgNO3= AgCl↓+HNO3 (3)无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作原子阶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搬走原子并未发生反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