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其作用是?。
(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a.水 b.酸性KMnO4?c.浓溴水? d.饱和NaHSO3
(3)取6.4g铜片和12mL 18.4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
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某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②下列药品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烧瓶中确实有余酸的是?(填字母)。
a.铁粉? b.银粉? c.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4)为定量测定余酸物质的量浓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先测定铜片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测定SO2的量的方案很多,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核磁共振仪通常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
B.“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有机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
C.“基团理论”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D.李比希最早提出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化学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将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填写完整。
(1)下图是探究氯气性质的部分实验装置。实验室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来制取氯气,同时生成二氯化猛(MnC1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时,A装置中的KI淀粉试纸变蓝色,其原因是?;B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C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以下仪器组合的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性
质(已知:2NH3+3CuO
N2+3H2O+3Cu)。

请从上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组成一套装置制取氨气,并使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同时证明该反应有水生成。下表是按仪器的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写的,请将该表补充填写完整。
选用的仪器(填字母)
| 加入的试剂
| 作用
|
?
| ?
| 反应器(或发生气体)
|
C
| ?
| ?
|
?
| 氧化铜
| 使氨气与氧化铜反应
|
?
| ?
| ?
|
?
参考答案:(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分)? Cl2置换出I2,I2遇淀粉变蓝色(1分)?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1分)?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 Cl2+2OH-==Cl-+ClO-+H2O (2分)?
(2)(每空1分,共8分)
选用的仪器
(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
A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
?
?
碱石灰(或氧化钙)
干燥氨气
B
?
?
D
无水硫酸铜
检验生成的水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
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平衡总压强/kPa
| 5.7
| 8.3
| 12.0
| 17.1
| 24.0
|
平衡气体总浓度/mol?L-1
| 2.4×10-3
| 3.4×10-3
| 4.8×10-3
| 6.8×10-3
| 9.4×10-3
|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2v(NH2)=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