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放入盛有25 ℃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滴5 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与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或“=”)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参考答案:(1)镁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有固体析出
(2)镁与盐酸反 应放出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析出固体溶液变浑浊
(3)Mg+2H+=Mg2++H2↑
(4)<
本题解析:本题设计一个实验情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中加入的镁与盐酸反应放热,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烧杯中应有Ca(OH)2固体析出,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表示的能量装化关系错误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光能→生物质能
B.原电池:电能→化学能
C.木柴烧饭:生物质能→热能
D.太阳能热水器:光能→热能
参考答案:A.植物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生物质能,故A正确;
B.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木柴烧饭是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故C正确;
D.太阳能热水器是光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臭氧层是地球上生物的保护层,在平流层存在:2O3
3O2?;O3
O+ O2。某些微粒X(X为Cl、Br等) 能加速O3的分解:X+O3→XO+ O2; XO+O→X + O2。已知: 2O3
3O2 +144.8 kJ ; t ℃时K=3×107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氟利昂释放出的氯原子是臭氧层中促进O3分解的催化剂
B.高压放电条件下O2可以转化成O3
C.O3转变为O2时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表示
D.t ℃时3O2
2O3 K≈3.33×10-77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生成的氯原子在此转化过程中作为催化剂,加速臭氧层破坏,故A正确;B、高压放电条件下,压强增大,O2可以转化成O3,故B正确;C、根据反应2O3
3O2+144.8kJ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逆反应的K值是正反应K值的倒数,因此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3.33×10-77,故D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的是(?)
A.二氧化碳与石灰水
B.盐酸与偏铝酸钠溶液
C.铝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铝和氢氧化钡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二氧化碳通入到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CO2过量碳酸钙溶解生成碳酸氢钙;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盐酸过量氢氧化铝溶解;铝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与量无关系。硫酸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铝又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有关反应,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分析下面的能量变化图,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A(g)+B(g) ="==" 2C(g) △H<0
B.2A(g)+B(g) ="==" 2C(g) △H>0
C.2A+B="==" 2C △H<0
D.2C="==" 2A+B △H<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