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2008淄博一模,16)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不溶于稀硫酸。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步骤模拟该生产过程。填写下列空白:

(1)配制实验用的溶液。要配制200mL密度为1.2g·cm-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的NaOH溶液,需要称取?gNaOH固体。
(2)把铝片浸入热的16%NaOH溶液中约半分钟左右洗去油污,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取出用水冲洗。写出除去氧化膜的离子方程式?。
(3)如图,组装好仪器,接通开关K,通电约25min。在阳极生成氧化铝,阴极产生气体。写出该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
阴极?
(4)断开电路,取出铝片,用1%稀氨水中和表面的酸液,再用水冲洗干净。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选择题 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桥中的K+移向FeCl3溶液
B.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3、选择题 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 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
Cu2+
4、选择题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C2H6+36OH?–28e?=4CO32?+24H2O,14H2O+7O2+28e?=28OH?。有关此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B.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C.通乙烷的电极为负极
D.参加反应的O2和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7
5、选择题 将等质量的A、B两份锌粉装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如下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