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卤族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C.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D.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卤族元素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因此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具体表现为:①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由易到难(反应由F2与H2不需要任何条件,到H2与I2加热才化合,并且化合生成的HI同时分解),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当它们的氢化物溶于水时,溶液酸性逐渐增强就成为必然。②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由易到难:F2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而I2与水只能微弱反应。③卤素单质之间能发生置换反应:Cl2+2Br-
2Cl-+Br2,Br2+2I-
2Br-+I2,Cl2+2I-
2Cl-+I2。此题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硫酸、硝酸和盐酸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试剂。
(1)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性;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这是因为硝酸具有?性;敞口放置的浓盐酸浓度会减小,这是因为盐酸具有?性。
(2)①在100 mL 18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44 L,则参加反应的铜片的质量为?(选填序号);
a.115.2 g? b.76.8 g? c.57.6 g? d.38.4 g
②若使上述①中反应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工业制盐酸是以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为基础进行的,该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参考答案:(1)(3分)强氧化?不稳定?挥发
(2)(3分)d(1分)? 3Cu + 8H+ + 2NO3—=3Cu2+ + 2NO↑+ 4H2O(2分)
(3)(2分)2Cl— — 2e—=Cl2↑
本题解析:(1)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能使铝发生钝化,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生成NO2、氧气和水,所以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敞口放置的浓盐酸浓度会减小。
(2)①标准状况下13.44L气体的物质的量=13.44L÷22.4L/mol=0.6mol,根据方程式2H2SO4(浓)+Cu
CuSO4+2H2O+SO2↑可知,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是0.6mol,质量=0.6mol×64g/mol=38.4g,答案选d。
②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因此反应中硫酸过量。又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硝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因此能氧化剩余的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 2NO3—=3Cu2+ + 2NO↑+ 4H2O。
(3)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 — 2e—=Cl2↑。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十九世纪初,法国科学家库图瓦正在家中做实验,一只猫把盛装海藻灰溶液和硫酸溶液的瓶子都碰翻了,他看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打翻在地的混合液里产生了一种紫色蒸气,气味十分难闻、呛鼻,而且紫色蒸气遇冷物体后变为紫黑色闪着金属光泽的晶体。库图瓦又做了许多实验,终于弄明白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这种元素是
( )
A.碘
B.碳
C.铜
D.汞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由于该物质的蒸气呈紫色,且冷却后容易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晶体,所以该物质为碘单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HI气体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Cl2与SO2以等物质的量比同时通入品红溶液,能增强其漂白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A不正确。碘化氢具有还原性,能被浓硫酸氧化,B不正确。氯气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漂白性降低。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水应保存在无色的细口试剂瓶中
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棕色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物质一定是氯气
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单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