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常温时,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将0.2 mol?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pH大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2c(OH一)+c(A一)=2c(H+)+c(HA)
B.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l-、OH-、NH4+、H+,则离子浓度不一定是c(Cl-)>c(NH4+)>c(H+)>c(OH-)
C.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1,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a
D.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等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2c(R2-)+c(HR一)=c(N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中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OH一)+c(A一)=c(H+)+ c(Na+),又因为2c(Na+)=c(A一) +c(HA),所以2c(OH一)+c(A一)=2c(H+)+c(HA),A正确;同样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知,选项B、D正确;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1,若a>7时,这说明该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是被抑制的,则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C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好各种守恒关系,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H2SO4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 ③Al(OH)3? ? ④Al? ⑤Na2CO3?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含有弱酸的酸式酸根,②Al2O3 是两性氧化物③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④Al 这些物质都可以和酸反应,也可以和碱反应,但⑤Na2CO3 只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符合题设条件的有机化合物有:CH3CH2CH2CH2CH2OH、CH3CH2CH2CH(OH)CH3、CH3CH2CHOHCH2CH3、(CH3) 2C(OH)CH2CH3、CH3 CH2CH (CH3) CH2OH、(CH3) 2CH CH2 CH2OH、(CH3) 3C CH2OH、(CH3) 2CH(CH3) CHOH,共计8种。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3++Fe=2Fe2+
B.2Fe3++3Cu=2Fe+3Cu2+
C.Fe2++2H++H2O2=Fe3++2H2O
D.2Fe2++Cl2=2?Fe3++2C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
B、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不守恒;
C、离子方程式中电荷不守恒、电子不守恒;
D、离子方程式符合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解答:A、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Cu2+;故B错误;
C、离子方程式中电荷不守恒、电子不守恒;2Fe2++2H++H2O2=2Fe3++2H2O,故C错误;
D、离子方程式符合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2Fe2++Cl2=2Fe3++2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在离子反应中应遵循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不是铅,而是石墨
B.化学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界”
C.向燃料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NOx可以破坏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形成酸雨的基本原因主要是煤炭和石油燃烧以及工业生产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分别转化为硫酸和硝酸,混入雨水或雪水中,使其酸度增加.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