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1)实验时甲同学在A装置中未加入任何试剂,发现B、C中的红色布条均褪色,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氯气具有漂白性.
实验时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了某种试剂,发现B中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而C中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乙同学得出结论:氯气没有漂白性.
你认为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甲、乙同学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
(2)丙同学思考后认为上面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你认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解决方法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3)丁同学在A装置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观察到A装置中溶液红色逐渐褪去.他提出两种可能原因: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溶液褪色;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褪色的原因(简述实验步骤).______.
参考答案:(1)新制氯气中含有水蒸气,通过干燥布条也能褪色,应先加入浓硫酸干燥,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
故答案为:浓硫酸;乙;
(2)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H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无尾气的吸收装置;Cl2+2HaOH=NaCl+NaClO+H2O;
(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酚酞褪色,可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溶液是否变红色,如变红色,说明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否则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②;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面对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可使湿的红布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C.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任何金属直接化合
D.闻其气味时要小心将集气瓶放在鼻孔下直接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Cl2有毒,干燥Cl2无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Cl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在一定条件下,Cl2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把盛有水和盐酸的两个烧杯分别放在托盘太平的左右托盘上,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右盘烧杯里加入镁,向左盘烧杯里加入与镁等质量的金属钠,当金属完全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A.向左偏转
B.向右偏转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
C.将AgNO3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l-)
D.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参考答案:A、因氯水中有盐酸和次氯酸,均可电离生成H+,H+能与NaHCO3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会有无色气泡出现,故A错误.
B、因氯水中的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故B错误.
C、因氯水中的盐酸电离生成Cl-,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C错误.
D、氯水中的次氯酸能使红色布条褪色,与HCl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B.
氯水中只含氯分子
C.光照氯水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
天后,几乎无漂白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