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最本质的区别是
A.稳定性
B.透明度
C.分散质微粒大小
D.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分散剂都是液体,分散质都是固体,最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解答: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
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故选C.
点评:注意:1、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差异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2、利用分散系的组成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Cu2++Ag
B.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Ba2++SO42-═BaSO4
C.铁和稀硫酸反应:2Fe2++6H+═2Fe3++3H2
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电荷不守恒;
B、硫酸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C、铁单质和稀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D、碳酸钙是难溶物质;
解答:A、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A错误;
B、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故B正确;
C、铁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C错误;
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电荷守恒,符合反应原理,难溶电解质不能拆的原则,较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分子式为C5H11Cl且分子中只含有2个甲基的有机物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判断。如果甲基全部在主链上,则有2种,即2-氯戊烷和3-氯戊烷。如果其中1个甲基作为主链,则分别是2-甲基-1-氯丁烷和3-甲基-1-氯丁烷。,所以共计4种,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6O2,将它与NaHCO3溶液混合加热,有酸性气体产生.那么包括A在内,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5
B.4
C.3
D.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气体,说明含有羧基,因此A是苯甲酸。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甲酸苯酯,如果苯环上连接2个取代基,则一定是羟基和醛基,位置可以是邻位、间位和对位。所以包括A在内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答案选A。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烯烃加氢得到烷烃,则反过来烷烃分子中相连碳原子上如果各自去掉1个氢原子,则可以在2个碳原子中间形成碳碳双键,所以根据烷烃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碳碳双键的位置有3种,因此该烯烃的结构式就有3种,答案选C。
考点:考查烯烃结构式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