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瓶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偏铝酸钠溶液蒸发时,蒸发皿中得到偏铝酸钠固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和滴定实验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A不正确;B不正确,应该是橡皮塞;C不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应该从上口倒出,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6分)请根据实验目的填写简要的实验方法(包括使用的仪器、操作及现象)。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①
| 检验混合气体N2和NH3中有NH3
| ?
|
②
| 除去NaCl和NH4Cl固体混合物中的杂质NH4Cl
| ?
|
③
| 观察铜与浓硫酸在试管中共热后产物溶液的颜色
| ?
|
?
参考答案:
序号
实验方法
①
用镊子夹住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气体,观察到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气体,观察到有白烟产生?(2分)
②
把固体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2分)
③
待反应液冷却后,把液体小心沿器壁倒入装有水的敞口容器中,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2分)
本题解析: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氨气属于碱性气体,可用湿润的红色湿润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来检验。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氯化铵。因为溶液中还有浓硫酸,所以在观察溶液颜色时,需要首先进行稀释。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目的可以实现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3.23 g NaCl固体
B.用10 mL 量筒量取 7.50 mL 稀盐酸
C.实验时未经洗净的滴管可直接再吸取别的试剂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托盘天平的精度为0.1g;
B、量筒的精度为0.1ml;
C、必须洗净后才能取用其他试液;
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能引起偏低误差的是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2~3次
B.指示剂变色后又立即就停止滴定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俯视读数,滴定后又仰视
D.滴定结束后,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液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A:锥形瓶只需用水洗涤即可,如果用待测液润洗,导致所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B:终点的判定标准是:滴定终点的标志是指示剂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无变化,如果立即停止滴定,易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C:两操作均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D:此滴液体的体积已被记录为标准液体积,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和表述正确的是
A.金属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取用后剩余的部分不需要放回原试剂瓶
B.将钠、镁、铝、铁投入到60℃的热水中,均可以看到大量气体产生
C.金属钠能保存在煤油中的根本原因是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小
D.金属钠与CuSO4溶液反应可能产生黑色固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正解解法:由于金属钠的性质活泼,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反应变质,但其不会与煤油反应,且密度又比煤油的大,所以要将钠密封在煤油中,取用后剩余的部分需放回原试剂瓶中.由于镁、铝、铁的活泼性远远小于钠,所以它们与60℃的热水反应不会产生大量气体.由于Na与CuSO4溶液反应放热,生成的Cu(OH)2受热易分解,可能会生成黑色的CuO.
点评:分析这类试题的关键是熟悉教材中典型实验的基本原理、药品取用及现象分析,进而分析题中各选项的可能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