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与Z、X和Y分别同主族,Y、Z同周期。X和Y能形成两种常见共价化合物,Z能与X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Z、X、W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
B.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低于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显强酸性
D.W和X形成的化合物,与W和Y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可能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几种元素分别为:W是H;X是O;Y是S;Z是Na。A.S、Na、O、H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正确。B.X的简单氢化物H2O分子之间除了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存在氢键,而H2S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由于氢键是比分子间作用力强的多的作用力,所以克服它消耗的能量较高,因此沸点H2O高于H2S。错误。C.由H、O、S、Na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电离产生大量的H+,使溶液显强酸性。正确。D.H和O形成的化合物H2O2,与H和S形成的化合物H2S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B.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
C.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
D.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的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电子云的疏密仅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内出现的概率
的大小,不表示电子个数,更不是带负电荷的云雾,故B、C、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 L
| M
| J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86
| 0.160
| 0.143
| 0.102
| 0.089
| 0.074
|
最高正化合价
| +1
| +2
| +3
| +6
| +2
| 不常见
|
负化合价
| 无
| 无
| 无
| -2
| 无
| -2
|
A. T、Q的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气体?
B. L、M、J的单质与水反应的速率:J>M>L
C. J的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均具有两性?
D. L、Q、T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Q>L>T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L、M、J、Q、R、T分别为Na、Mg、Al、S、Be、O;所以A错误,因为T的氢化物为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液体,B错误,因为L、M、J的单质与水反应的速率:L>M>J,D错误,因为L、Q、T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Q>T>L,J为Al,其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均具有两性,所以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半径:K+>Na+>Mg2+>Al3+
B.热稳定性:HF>HCl>HBr>HI
C.还原性:Li > Na > K > Rb
D.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的原子核外均有
个电子,但核电核数依次增加,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加,微粒半径依次减小,故A正确;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取决于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稳定性越强。
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因而其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HF>HCl>HBr>HI,故B正确;
的原子核最外层均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失去而变为正一价阳离子,但随着核电荷数增加,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失去电子的增强,故其还原性
,故C错;
元素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性酸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故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在
H、
H、
H、
Mg、
Mg和
Cu中共有______种元素_______种原子,中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微粒2311Na+ 中的质子数是__?_,中子数是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
参考答案:(6分,每空1分) 3 ;6 ;
Cu ; 11?; 12?;11
本题解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在所给的微粒中含义3种元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原子称为核素,所以共有6种原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6种微粒含有的中子数分别是0、1、2、11、12、36,则中子数最多的是
Cu;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所以微粒2311Na+ 中的质子数是11,中子数是12,质量数是23。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元素、核素放入含义以及判断依据,原子的组成微粒,以及有关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