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
B.黄铜
C.金箔
D.钢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硬铝含2.2—4.9%Cu、0.2—1.8%Mg、0.3—0.9%Mn、少量的硅,其余是铝;黄铜是铜锌合金;钢铁主要是铁碳合金。
考点:合金。
点评:此题考核了常见的合金,要加深对合金概念的理解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金属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最后转变为
A.Na2CO3
B.Na2O2
C.NaOH
D.Na2O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金属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首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水分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在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碳酸钠溶液,溶液的水分蒸发得到碳酸钠晶体。晶体风化最后得到碳酸钠粉末。
考点:考查金属钠的保存及变质的原因、产物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由于反应物的量不同而导致生成不同产物的是
①CO2与NaOH溶液?
②NaHCO3溶液与盐酸?
③AgNO3溶液与氨水
④C与O2?
⑤AlCl3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A.除③外
B.除②外
C.除②③⑤外
D.除②⑤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②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与水;
③硝酸银和氨水能生成氢氧化银沉淀,氢氧化银能和氨水生成络合物;
⑤碳和氧气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⑥氯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或偏铝酸钠.
解答: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不足量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①正确.
②NaHCO3溶液与盐酸混合,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水,故②错误.
③AgNO3溶液与氨水混合,当氨水不足量时,生成氢氧化银;当氨水过量时,生成银氨溶液,故③正确.?
④当氧气不足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当氧气过量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④正确.
⑤AlCl3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混合,氢氧化钠不足时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钠过量生成偏铝酸钠,故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量的关系、物质性质等,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是关键,注意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银氨溶液的配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为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较快失效的是
A.MnO2
B.H2S
C.稀硫酸
D.NaHCO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过碳酸钠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能与碳酸钠或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物质,可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注意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在MnO2作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分解,以此来解答.
解答:A.MnO2能使过氧化氢分解,则可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故A不符合;
B.H2S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可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故B不符合;
C.碳酸钠与硫酸反应,则可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故C不符合;
D.NaHCO3都不与Na2CO3和H2O2反应,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故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化合物及过氧化氢的性质,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注意信息与所学知识的结合来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A、B、C、D 为4种金属。将A、B分别加入等浓度稀盐酸中,B比A反应更剧烈。将A、D用导线连结,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表面出现大量气泡。将D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C析出。则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B>A>D>C
B.A>B>D>C
C.B>A>C>D
D.C>D>A>B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活动性强的金属与等浓度的酸反应较剧烈,将A与B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中,B比A反应激烈,所以B的金属活动性大于A;将A与D用导线相连后浸入盐酸溶液中发现A逐渐溶解,D上有气泡生成,该装置构成原电池,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失电子逐渐溶解,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所以A的金属活动性大于D;
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的金属能置换较不活泼的金属,将铜浸入D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所以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D;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
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B>A>D>C,故选A。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