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
D.将足量Cl2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
D.将足量Cl2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
3、填空题 2005年3月29日,由山东开往上海的载有35吨液氯的槽罐车,行驶到了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突然翻倒而发生泄漏事故。两天之内造成公路旁的三百多村民入院抢救,其中二十多人中毒死亡的特大伤亡事故。为了防止氯气进一步泄漏,抢险技术人员决定就近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将液氯罐吊入离现场200米处的人工水塘中。除在池里注入大量的水外还按比例注入稍过量的某化学物质A的溶液,使氯气快速与之反应,最终事故得以控制。根据上述事实和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槽罐车翻倒而发生泄漏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事发中心地点可采用的防护方法是(?)
A.人、畜应躲到低洼的地方? B.人、畜应到较高的地方
C.可用盐酸浸湿的软布蒙面? D.人、畜在撤离时,应逆风而行
(2)将泄漏的液氯罐淹没到人工水塘中,观察到池塘里的“水”呈?色,其中含有的物质有?(填化学式);注入稍过量物质A的溶液,观察到池塘里的“水”的颜色变化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液氯发生泄漏弥漫在空气当中之后,大片的庄稼和树木都由绿变黄全都被“烧死”。植物被“烧死”的原因是?;液氯的泄漏也使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土壤被污染,改良土壤可施用一种建筑工业及化工生产中常用的物质B。则B物质是?(填化学式),在土壤改良的过程中可适当种植芒萁、岗松、茶花和杜鹃等植物,则这些植物适宜在?(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壤。
4、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某无色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为淡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I-
C.CO2、N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D.C、N、S三种单质直接与O2反应都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5、选择题 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
B.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氯气能溶于水
D.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