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标准状况下6.72 L的CO2通入含14.8 g Ca(OH)2的石灰水中,所得沉淀的质量是
A.1 g
B.10 g
C.20 g
D.30 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CO2和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分别是6.72L÷22.4L/mol=0.3mol、14.8g÷74g/mol=0.2mol,则反应中CO2过量,有碳酸氢钙生成。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可知所得沉淀的质量是(0.2mol-0.1mol)×100g/mol=10.0g,答案选B。
考点:考查CO2和石灰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的原理,然后结合方程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欲观察H2燃烧的火焰颜色,燃气导管口的材料最好是
A.钠玻璃(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
B.钾玻璃(主要成分是K2SiO3、CaSiO3、SiO2)
C.铜管
D.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SiO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Fe2O3FeCl3(aq)无水FeCl3
B.Al2O3NaAlO2(aq)AlCl3
C.NH3NOHNO3
D.饱和NaCl(aq)NaHCO3Na2CO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加热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
B、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铝;
C、氨气的催化氧化会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中得到硝酸;
D、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
解答:A、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Fe3++3H2O?2Fe(OH)3+HCl,加热蒸发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得不到无水
FeCl3,故A选;
B、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铝,故B不选;
C、氨气的催化氧化会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中得到硝酸,故C不选;
D、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侯氏制碱法、盐类的水解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SO2与N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工业制硫酸、硝酸时要用到它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和NaOH溶液反应,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2和NaNO3,A正确;SO2、NO2溶于水都能生成酸H2SO3、HNO3,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正确;SO2不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C错;工业制硫酸时先生产SO2,再将SO2转化为SO3,SO3再与水反应生成H2SO4,工业制硝酸时,NH3氧化为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KCl溶液
B.Ca(HCO3)2溶液
C.氯水
D.NaOH溶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不能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但是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呈碱性,CO2+2NaOH=Na2CO3+H2O ,进而可生成CaCO3沉淀。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