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哈伯因为氨气的合成曾获1918年诺贝尔奖。
(1)写出实验室由氯化铵和熟石灰加热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检验氨气已装满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试纸靠近集气瓶口,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 若加入酚酞,得到红色喷泉,若要得到蓝色喷泉呢,应加入酸碱指示剂?。

(3)完成氨催化氧化生成为NO的反应方程式,4NH3+?O2="==4NO" + 6??,产物NO能在通常状况下被空气氧化为NO2,请完成下列反应生成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4NO+?O2+2H2O="==" 4HNO3
?NO2+???O2 +?H2O="==" 4HNO3
(4)1.28 gCu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与一定量的O2混合,然后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则该氧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参考答案:(1)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石蕊?(3)5? H2O? ; 3? ;4? 1? 2?(4)0.01
本题解析:(1)实验室由氯化铵和熟石灰加热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溶于水显碱性,所以可用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而现象则是试纸变为蓝色。
(2)碱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纸变为蓝色,所以若要得到蓝色喷泉呢,应加入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
(3)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另外一种生成物应该是水。在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2价,失去5个电子,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4NH3+5O2="==4NO" + 6H2O;同样分析可知,另外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4NO+3O2+2H2O=4HNO3、4NO2+O2 +2H2O=4HNO3。
(4)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和氧气混合溶于水后又生成硝酸,所以在反应中铜失去的电子相当于被氧气得到。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配平和计算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5分)某过碳酸钠中含有少量过氧化钠,甲.乙两位同学各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并用如下图所示仪器测定样品的纯度。仪器的连接顺序,甲同学:⑤—⑧—③—⑦—④;乙同学:⑤—③—②。

已知:过碳酸钠(Na2CO4).过氧化钠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2CO4+2H2SO4===2Na2SO4+2CO2↑+O2↑+2H2O;
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
(1)甲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是____________,他选用的装置________(填序号)是没有必要的。实验中甲同学测得气体体积为V L (20 ℃,1大气压),计算时他未将V L换算到标准状况,则他得到的Na2CO4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乙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按他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有可能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也有可能偏低,原因是 。
(3)为了测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请你将乙同学的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写出你所选用仪器的连接顺序(每种仪器最多使用一次,也可以不用):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1)生成的氧气的体积(2分) ③(2分) 偏低(2分)
(2)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分) 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进入②增重使结果偏大(2分) 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装置⑤.③及导管中没有完全被②吸收使结果偏小(2分)
(3)⑩①③②⑨(3分)
本题解析:(1)根据甲的实验原理可知,甲是想通过测量排出的水的体积来计算生成的氧气体积,进而来计算样品的纯度的,所以将氧气干燥是多余的。若未将未将V L换算到标准状况,则其体积偏大。而根据方程式可以看出,在质量相等时过氧化钠生成的氧气要多。所以Na2CO4的质量分数偏小。
(2)由乙的实验原理可知,乙是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测定其纯度的。由于空气中含有水饱和二氧化碳,所以有可能使装置②的质量增加,导致结果偏大。如果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被②完全吸收,也有可能使测定的结果偏低。
(3)要使结果更准确,就必须使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碱石灰吸收,而且还需要保证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不参与反应,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⑩①③②⑨。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氨气具有广泛的用途。
(1)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常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图中方框内收集氨气的装置可选用?(填字母序号)。
③尾气处理装置中使用倒扣漏斗的作用是?。
(3)工业上用NH3制取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1)N2+3H2
?2NH3
(2)①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②C?③防止烧杯中的水倒吸
(3)4 NH3+ 5O2
4NO+6H2O
本题解析:(1)在工业上合成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3H2
?2NH3(2)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②由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选项装置为C。③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导致导气管内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导气管,最后进入到收集装置。所以尾气处理装置中使用倒扣漏斗的作用是防止烧杯中的水倒吸。(3)工业上用NH3制取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 NH3+ 5O2
4NO+6H2O。这种方法叫氨气的催化氧化法。3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收集、尾气处理及用途。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 ⑦H2S ⑧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有?(写序号);
(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写序号)。
(3)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使气体干燥,则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___口进入。
参考答案:(8分)(1)②④⑦⑧ (2)①③⑥?(3)①②③④⑥⑧? b
本题解析:(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应该是密度大于空气的,所以符合条件的有氯气、氯化氢、H2S和SO2,NO极易被氧化生成NO2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答案选②④⑦⑧。
(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应该是难溶于水的,则符合条件的是氢气、甲烷和NO,答案选①③⑥。
(3)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使气体干燥,由于浓硫酸极易酸性和氧化性,则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态,则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除了氨气和H2S外,其余均是可以的,即答案选①②③④⑥⑧,这时气体由b口进入,a口排出。
点评: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是:1.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例如氢气,氧气;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比空气密度大,溶于水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氯气;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比空气密度小,溶于水的气体,例如氨气。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液体,沸点为77.2 ℃,实验室某次制取它用冰醋酸14.3 mL、95%乙醇 23 mL。还用到浓硫酸、饱和碳酸钠以及极易与乙醇结合成六水合物的氯化钙溶液。主要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向A中的蒸馏烧瓶中注入少量乙醇和浓硫酸后摇匀,再将剩下的所有乙醇和冰醋酸注入分液漏斗里待用。这时分液漏斗里冰醋酸和乙醇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
②加热油浴保温约135 ℃~145℃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烧瓶里,调节加入速率使蒸出酯的速率与进料速率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成。
④保持油浴温度一段时间,至不再有液体馏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下B中的锥形瓶,将一定量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振荡,至无气泡产生为止。
⑥将⑤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
⑦将饱和CaCl2溶液(适量)加入到分液漏斗中,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
⑧分液漏斗里得到的是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品。
试回答:
(1)实验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如果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将引起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在步骤⑧所得的粗酯里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2)使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3)除去乙酸
使乙酸乙酯水解而使实验失败
(4)除去乙醇
(5)水
本题解析:在乙酸乙酯的反应中,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增加乙醇可以使反应向生产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在这个试验中。饱和碳酸钠的作用主要有三个1.溶解乙醇。2.中和乙酸.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如果用氢氧化钠取代碳酸钠,则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造成收集不到乙酸乙酯,实验失败。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