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下表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A.KOH溶液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在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会被氧化为三氯化铁和水,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故B正确;
C.通过灼热的Cu网后,氧气可以和金属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并且一氧化碳会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样在一氧化碳中会引入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是碳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这样会在碳酸钾中引入杂质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难度不大,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至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将某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该气体中一定是NH3 B C2H5Br与NaOH溶液混合充分振荡,再加入AgNO3溶液 检验C2H5Br中的溴元素 C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D 将少量某物质滴加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后有红色沉淀生成 说明该物质一定是醛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A.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则表明待测液中肯定没有K+
B.向待测液里加入过量的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表明待测液中肯定含有CO32-
C.利用分液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酒精
D.可以向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来鉴别AlCl3溶液和MgCl2溶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装置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备纯净的氯气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C.实验室制备乙炔
D.用NH4Cl与Ca(OH)2制NH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根据氯气、氯化氢的性质分析,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分析;
B.根据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操作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即可作答;
C.根据CaC2+2H2O→Ca(OH)2+C2H2↑的反应特点和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条件进行解答;
D.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解答:A.实验室制备纯净的氯气,因为制得的氯气含有氯化氢,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所以用饱和食盐水除氯气中有氯化氢,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因为氯气的浓度大于空气的,所以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氯气有毒,尾气需处理,图中装置符合条件,故A正确;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中,温度计用于测量水蒸气的温度,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由下向上,这样冷凝效果好,图中装置符合条件,故B正确;
C.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俗称电石,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制备乙炔,制取乙炔的反应为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且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aC2+2H2O→Ca(OH)2+C2H2↑此反应大量放热,会损坏启普发生器,生成的氢氧化钙是糊状物,会堵塞反应容器,使水面难以升降,所以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故C错误;
D.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图中装置符合条件,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备纯净的氯气、蒸馏、制备乙炔、制取氨气的分析判断和应用,掌握它们的反应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