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
A.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B.失去标签的AgNO3溶液、稀盐酸、NaOH溶液、AlCl3溶液可选用?(NH4)2CO3溶液作鉴别试剂
C.用铜丝代替铂丝做焰色反应
D.在裂化汽油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振荡后若紫色褪去即可证明其中含甲苯等苯的同系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20分)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体是液态的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本实验采用铝盐溶液水解絮凝法制备碱式氯化铝。其制备原料为分布广、价格廉的高岭土,化学组成为:Al2O3(25%~34%)、SiO2(40%~50%)、Fe2O3(0.5%~3.0%)以及少量杂质和水分。已知氧化铝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高岭土中的氧化铝难溶于酸。制备碱式氯化铝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
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出”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出”选用的酸为_______。配制质量分数15%的A酸需要200mL30%的A酸(密度约为1.15g/cm3)和_______g蒸馏水,配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铝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三条)。
(5)“调节溶液pH在4.2~4.5”的过程中,除添加必要的试剂,还需借助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蒸发浓缩”需保持温度在90~100℃,控制温度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制备碱式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改变高岭土中氧化铝的结构,使其能溶于酸。
(2)Al2O3+6H+ ="=" 2Al3++3H2O? Fe2O3+6H+ ="=" 2Fe3++3H2O
(3)盐酸? 230?量筒
(4)加热或提高反应温度,将煅烧后的块状固体粉碎,适当增大盐酸浓度,充分搅拌,延长反应时间(任答3条)
(5)pH计(或精密pH试纸)?水浴加热?
(6)
本题解析:“煅烧”的目的是改变高岭土中氧化铝的结构,使其能溶于酸。“浸出”过程中发生反应与酸反应。该酸要溶液挥发,不会形成杂质。为提高铝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加热或提高反应温度,将煅烧后的块状固体粉碎,适当增大盐酸浓度,充分搅拌,延长反应时间。控制温度的实验方法是水浴加热?。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推理中,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一小片铝箔,熔化的铝不会滴落, 说明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
B.某种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加热后溶液又会出现红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C.焰色反应时观察到黄色火焰,说明样品中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钾元素
D.某试管中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在试管口放置一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始终不变蓝色, 说明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H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碱式碳酸镁有多种不同的组成,如
、
、
等。请你设计一个测定碱式碳酸镁组成的实验方案。包括
(1)测定原理
(2)测定实验的装置图
(3)操作步骤。
可使用的仪器、试剂和用品如下:
仪器:天平(附砝码)、大试管(附带有短玻璃管的橡皮塞)、酒精灯、洗气瓶、球形干燥管(附带有短玻璃管的橡皮塞)、铁架台、铁夹、角匙。
试剂:碱式碳酸镁(粉状)、浓硫酸、石灰水、无水氯化钙、碱石灰。
其他:火柴、棉花、短橡皮管、弹簧夹。
注意:①上述仪器和试剂只需应用其中的一部分。②仪器、试剂、用品的数量不限。
参考答案:(1)通过测定MgO、CO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来测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2)测定实验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
(3)操作步骤
① 将装置按上图连接好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称取一定量(W1g)样品于大试管中
③ 加热,至样品完全分解
④ 实验结束后,称量洗气瓶和干燥管的增重(设为W2、W3)
⑤ 计算MgO、CO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MgO):n(CO2):n(H2O)=
:
:
?确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本题解析:
【错解分析】考查测定碱式碳酸镁组成的实验方案设计。
【正解】可加热碱式碳酸镁,通过测定生成的MgO、CO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来确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用浓硫酸吸收H2O,根据浓硫酸增重的量,求出水的物质的量;用碱石灰吸收CO2,根据碱石灰的增重,确定CO2物质的量。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有位同学只用了一个圆底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橡胶管、酒精灯、少量的浓氨水、大烧杯及水,即做成了喷泉实验.你能否做成该实验?如何操作?运用了什么原理?若用稀氨水是否也能做成该喷泉实验?
参考答案:利用浓氨水在烧瓶中加热得到使烧瓶中充满氨气,塞好橡皮塞接好导气管,插入水中通过挤压胶皮管使水进入烧瓶,依据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引起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压作用下使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具体操作: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少量浓氨水.摇动烧瓶并加热,使浓氨水蒸发,烧瓶中充满氨气,立即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并在玻璃管上连接好橡胶管,及时插入水中,(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挤压橡胶管使水进入烧瓶,瞬间即可形成喷泉;稀氨水不能产生大量氨气不能做喷泉实验;
答:只要能制得一烧瓶氨气,即可做成功该实验.具体操作: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少量浓氨水.摇动烧瓶并加热,使浓氨水蒸发,烧瓶中充满氨气,立即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并在玻璃管上连接好橡胶管,及时插入水中,(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挤压橡胶管使水进入烧瓶,瞬间即可形成喷泉.运用原理:
NH3?H2O△.NH3↑+H2O;NH3+H2O═NH3?H2O,由于NH3极易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外压强差较大,外压使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稀氨水不易做成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