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GFP是一个分子量较小的蛋白,最初是在水母中发现的,它可用于标记蛋白.以下关于GFP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甲醛可使其变性
C.与强酸、强碱不反应
D.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体现化学与实际的联系.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势在必行,重要体现之一为注重联系实际.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在相同条件下最易与氢气化合的是
A.F2
B.Cl2
C.Br2
D.I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合氢气化合,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火柴头中含有KClO3,ClO3-+3NO2-+Ag+═AgCl↓+3NO3-,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元素;
C.食盐中的I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与淀粉不反应;
D.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
解答:A.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只能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错误;
B.火柴头中含有KClO3,检验氯元素,应把ClO3-还原为4Cl-,酸性条件下,NO2-具有还原性,向少量的火柴头浸泡液中滴加AgNO3、稀HNO3和NaNO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lO3-+3NO2-+Ag+═AgCl↓+3NO3-,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元素,故B正确;
C.淀粉与碘变蓝色,应为碘单质,而食盐中的I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与淀粉不反应,故C错误;
D.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要检验Fe(NO3)2试样是否变质,应直接加入KSCN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B,注意相关反应的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已知元素的离子aAn+、bB(n+1)+、cCn-、dD(n+1)-均为由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下列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C>D>A>B
B.原子序数C>D>B>A
C.离子半径D>C>B>A
D.单质的还原性A>B>C>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离子aAn+、bB(n+1)+、cCn-、dD(n+1)-均为由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则自左向右元素分别是A、B、D、C,所以原子序数是C>D>B>A,B正确;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选项ACD都是错误的,原子半径是A>B>D>C,离子半径D>C>A>B,单质的还原性A>B>D>C,答案选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贴近高考,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符号为N的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
A.18
B.32
C.14
D.1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符号为N的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2×42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