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来提取纯净的碘:
①滤液中通足量氯气? 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 ③加CC14振荡? ④过滤? ⑤用分液漏斗分液? ⑥蒸馏。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③→⑤→②→④→⑥
B.②→①→③→⑥→④→⑤
C.②→④→①→③→⑤→⑥
D.③→①→②→⑤→④→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海带中碘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所以所以需要利用氧化剂得到单质碘。又因为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因此还需要萃取,最后在蒸馏即得到纯净的碘单质,所以答案选C。
点评:该题属于海水的综合利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分析某些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为了排除其他离子可能的干扰,通常先在溶液中 加入一些试剂对干扰离子进行掩蔽以得到准确的结果。下列掩蔽方法和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呈无色,再滴加氯水后出现血红色,该溶液中含有Fe2+
B.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再滴加CaCl2溶液出现白色 沉淀,该溶液中含有CO32-
C.溶液中滴加氨水后再滴加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Al3+
D.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后,再滴加BaCl2溶液才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SO42-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B不正确,因为也可能含有HCO3-,这是由于HCO3-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O32-;C不正确,也可能含有镁离子等,因为氢氧化铝虽然是两性氢氧化物,但不能溶于氨水中,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该类试题学生需要明确的是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等物质的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个数之比为5:4
B.氢原子个数之比为4:3
C.分子个数之比为16:17
D.质量比为16: 17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烷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氨气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所以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条件下,分子个数之比为1:1,C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然后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灵活运用即可,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某化工厂的废液经测定得知主要含有乙醇,其中还溶有苯酚(熔点:43?℃)、乙酸和少量二氯甲烷。现欲从废液中回收它们,根据各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该工厂设计了以下回收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
(1)?写出试剂A、B、C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操作D的名称:D__________;
(3)写出回收物①、②和G的组成: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G__________。
参考答案:(1)Na2CO3(或NaOH);CO2;稀H2SO4
(2)分馏
(3)二氯甲烷;乙醇;苯酚钠、乙酸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为:①Ba(NO3)2②KCl③NaOH④CuSO4⑤Na2SO4,如果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包括试纸),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在下列的鉴别顺序中,最合理的是(? )
A.③④①⑤②? B.④②③⑤①? C.①⑤③④②? D④③①⑤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这五瓶溶液中,铜离子是有颜色的,最容易鉴别出来,再用硫酸铜来鉴别氢氧化钠。只能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