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由右图可知,压强为P2先到达平衡,故P2>P1,增大压强,D%不变,则平衡不移动,反应中B为固体,故m=r+q,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时间,平衡不移动,D%的不变,故B错误;C、由左图知,温度T2为先到达平衡,故T2>T1,升高温度,D%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因此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D.B为固体,物质B的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但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故D错误,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图像可以知道,在T1温度下,B的含量在T1时先出现折点,说明反应进行的速率快,说明T1大于T2,在T1下B的含量低,说明温度升高时,平衡向B减少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反应正反应方向为吸热,△H>0;根据图2,P2先出现折点,说明P2大于P1,在P2下,B的含量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即m+n>p,所以选B。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图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
A.钢铁的腐蚀?
B.食物腐烂?
C.工业炼钢?
D.塑料老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把100mL 2mol/L的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在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钠溶液
C.醋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Cu与Zn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错误;B、加入硝酸钠后溶液中相当于有了硝酸,与锌反应不会生成氢气,氢气的量减少,错误;C、加入醋酸钠后溶液在有醋酸生成,醋酸是弱酸,氢离子浓度减小,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速率减慢,且不影响氢气的总量,正确;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消耗氢离子,使产生的氢气减少,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8分)某化学反应2A (g) B(g) + D(g) 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和D的起始浓度为0 ,反应物A 的浓度(mol?L-1) 随反应时间 (min)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达到平衡的时间是 min,实验4达到平衡的时间是 min.
(2)C1 C2(填“大于”“小于” “等于”);C3= mol?L-1
(3)实验4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 (填“快”或“慢”),原因是
(4)如果2A (g) B(g) + D(g) 是一个放热反应,那么实验4与实验1相比, 放出的热量多,理由是 。
参考答案:(1)40 30 (2)大 大于1.0
(3) 快 实验4的温度比实验1高,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4)实验1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本题解析:(1)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各种物质的浓度和含量将不再发生变化。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和实验4在分别反应进行到40min和30min时A的浓度就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实验1和实验2相比温度相同,起始浓度相同,到达平衡时A的浓度也相同,但到达平衡的时间是实验2用时少,这说明实验2的反应速率大,进行的快,因此1.0-C1<1.0-C2,所以C1>C2。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A的浓度逐渐减小,所以反应速率会逐渐减小,即C3-0.92mol/L>0.92mol/L-0.75mol/lL,所以C2>1.0mol/L。
(3)实验4的温度要高于实验1的温度,所以反应快。
(4)反应放热,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所以放出的热量少。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氧化还原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