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基于下列各现象或事实,对其原理的解释中,合理的是
A.漂白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漂白粉的主要成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浓硫酸敞口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C.常温时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产生了“钝化”现象
D.亚硫酸钠溶液能使溴水褪色:亚硫酸钠具有强氧化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能吸收空气中的水、CO2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A不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分数减小,B正确;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更不会发生钝化,C不正确;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从而使溴水褪色,D不正确,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熟练记住常见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H3分子比例模型:

B.质量数为3的重氢原子:D
C.-OH的电子式: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参考答案:A.图示的模型是NH3分子的球棍模型,故A错误;
B.质量数为3的重氢原子:T,故B错误;
C.羟基不带电,共有7个电子,加上氧的内层有2个电子,共9个电子,而氧与氢的质子数之和也为9,所以其不带电,故C正确;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e溶于一定量稀硝酸中可能生成Fe3+和Fe2+
B.Al(OH)3既能溶于盐酸也能溶于烧碱溶液
C.Cu和过量的S反应生成Cu2S
D.NaHCO3和Na2CO3受热都分解出CO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当
时,Fe溶于稀硝酸中生成Fe3+,当
时,Fe溶于稀硝酸中生成Fe2+,当
时,Fe溶于稀硝酸中既有Fe3+又有Fe2+生成;B项,Al(OH)3既能溶于强酸中,也能溶于强碱溶液中;C项,由于S的氧化能力比较弱,Cu和过量的S反应生成Cu2S;D项,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Na2CO3受热不分解,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量数一定相同
B.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相同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12C、13C、14C都是碳元素的核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除杂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中有少量的氧化铝:加过量的烧碱溶液后过滤
B.NH4Cl中有少量的I2:通过加热的方法
C.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D.CO2气体(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干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二氧化硅也能与烧碱溶液反应,错误;B、加热时氯化铵会受热分解,错误;C、Na2CO3、Na2SO4均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错误;D、饱和NaHCO3溶液只与HCl反应,不与CO2反应,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