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平衡》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由于增大压强,V(正)增大的大于V(逆)增大的速率。说明a+b>c+d;由于反应在T2时先达到平衡。说明温度T2>T1。升高温度,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平衡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实验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ΔH<0。故选项为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l2+H2OH++Cl-+HClO,2HClO
2HCl+O2↑,光照,相当于减小HClO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生成HClO的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
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体积减小,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N2O4,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平衡2NO2?N2O4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降低,故气体颜色变浅,但仍比原来的颜色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 ? Fe(SCN)3,加铁粉,铁与Fe3+反应,Fe3+浓度降低,则平衡向左移动进行,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选B。
考点:考查平衡移动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正在开发一项使用镍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的新技术。实验室模拟该过程的反应如下:CO2(g)+4H2(g)CH4(g)+2H2O(g),向一个固定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在300℃下发生上述反应,10min后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O2 0.2 mol?L-1,H2 0.8 mol·L-1,CH4 0.8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υ(H2)=0.16mol?L-1?min-1
B.容器体积扩大为4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向体系中再充入1molH2,CO2的转化率增大
D.此条件下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25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CH4的浓度的变为 0.8 mol?L-1,则H2的浓度改变了3.2mol?L-1,υ(H2)=3.2mol?L-1÷10min=0.32mol?L-1?min-1,A错,选A;容器体积扩大为4L,相当于减小压强,反应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对,不选;向体系中再充入1molH2,平衡向正向移动,CO2的转化率增大,C对,不选;K=c(CH4) c2(H2O) /c(CO2) c4(H2)= (0.8×1.62)/( 0.2 ×0.84) =25,D对,不选。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2分)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在煤的气化反应器中发生如下几种反应:
C(s)十H2O(g)=CO(g)+H2(g) △H1= +131kJ/mol
C(s)+O2(g)=CO2(g) △H2= —394kJ/mol
CO(g)+1/2O2(g)=CO2(g) △H3= —283kJ/mol
则CO(g)+H2O(g)H2(g)+CO2(g)△H=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2O(g)H2(g)+CO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反应达平衡时间/min | ||
CO | H2O | H2 | CO | |||
1 | 650 | 4 | 2 | 1.6 | 2.4 | 5 |
2 | 900 | 2 | 1 | 0.4 | 1.6 | 3 |
参考答案:(1)-41(2分)
(2)①0.16mol/(L·min)(2分);②1/6(2分);③变小;(1分)
(3)C(1分);
(4)CO-2e-+4OH-=CO32-+2H2O(2分);224(2分)
本题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所求热化学方程式的热效应△H=△H1-△H2+2△H3=+131kJ/mol-(—394kJ/mol)+2×(—283kJ/mol)=-41kJ/mol;
(2)①实验l中,CO的物质的量减少4-2.4=1.6mol,则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增加1.6mol,所以以 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6mol/2L/5min=0.16mol/(L·min);
②在900℃时,此反应平衡时c(CO)=1.6mol/2L=0.8mol/L,c(H2)= c(CO2)=0.4mol/2L=0.2mol/L,c(H2O)=(1-0.4)mol/2L=0.3mol/L,所以该温度的平衡常数K= c(H2)·c(CO2)/ c(CO)·c(H2O)=1/6;
③若其它条件不变向实验2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0.4 mol H2O和0.4 mol CO2,则c(CO2)=(0.4+0.4)mol/2L=0.4mol/L,c(H2O)=(1-0.4+0.4)mol/2L=0.5mol/L,则Qc=1/5>1/6,所以平衡逆向移动,则CO的转化率变小;
(3)标准状况下224mLCO2的物质的量是0.224L/22.4L/mol=0.01mol, 200mL 0.1 mol/L KOH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是0.2L×0.1mol/L=0.02mol,所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A、符合质子守恒定律,正确;B、碳酸钾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所以碳酸根离子浓度小于钾离子浓度,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所以c(OH-) > c(HCO3—)> c(H+),所以c(K+) > c(CO32—) > c(OH-) > c(HCO3—)> c(H+),正确;C、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的浓度始终相等,错误,答案选C;
(4)以CO和O2为原料,用KOH作电解质组成燃料电池,则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O发生氧化反应,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O-2e-+4OH-=CO32-+2H2O;以石墨为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当产生时0.64gCu,Cu2++2e-==Cu,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64g/64g/mol×2=0.02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需要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02mol/2×22.4L/mol=224mL。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常数的计算,离子浓度的比较,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对于反应2X(g)+Y(g)?2Z(g),K表示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K变小;增大生成物的浓度,使K增大
B.随着反应正向进行,Z的浓度不断增大,X、Y的浓度不断减小,平衡常数不断增大
C.温度发生变化,上述反应的K值也发生变化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逆反应便立即停止了
参考答案:A、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都不会改变K值,故A错误;
B、随着反应正向进行,Z的浓度不断增大,X、Y的浓度不断减小,但是平衡常数不变化,故B错误;
C、学平衡常数只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温度发生变化,上述反应的K值也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是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化学反应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