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
(1)m g铁碳合金中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①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②_____________。
(2)写出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 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2)C+2H2SO4(浓)
CO2↑+2SO2↑+2H2O
(3)品红溶液褪色?除尽反应产物中的SO2气体
(4)
本题解析:(1)铁碳合金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原因是①碳在未加热下与浓硫酸不反应;②围绕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即可解答。
(2)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2SO4(浓)
CO2↑+2SO2↑+2H2O,注意反应的条件,气体标箭头。
(3)A中反应生成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和CO2,为了计算出CO2,应先除去SO2,所以C用来除去SO2。
(4)根据CO2+Ca(OH)2=CaCO3↓+H2O,E增重b g,可算出碳的质量有
?g,则铁的质量分数: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铁碳合金与浓硫酸反应的综合实验题,注意积累相关知识点即可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用2.4 mol/L的H2SO4溶液配制100mL浓度为0.2 mol/L的稀H2SO4,回答下列问题:

(1)需用量筒量取2.4 mol/L的H2SO4溶液的体积是?mL。
(2)溶液配制的所需的基本步骤如下:
将上述实验步骤A到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步骤A、B、E、F都用到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
(4)取上述所配溶液10mL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0.48 g。则该溶液
浓度?0.2 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造成此误差的操作可能
是?。?
a.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 b. 用量筒取2.4 mol/LH2SO4溶液时俯视读数;
c. 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d. 使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彻底;
e. 定容时将蒸馏水洒在容量瓶外面
参考答案:(8分)(1)8.3(2分)
(2)CBDFAE;(2分)
(3)100mL容量瓶;(1分)
(4)大于(1分)? a(2分)
本题解析:(1)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2.4mol/L=100mL×0.2mol/L,解得:x≈8.3,所以应量取的硫酸体积是8.3mL;故答案为:8.3mL。
(2)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用10mL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与玻璃棒2~3次,并移入容量瓶内,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盖好瓶塞,反复颠倒摇匀,故操作顺序为CBDFAE。
(3)从图中观察得到,A、B、E、F都用到的仪器名称为100mL容量瓶。
(4)白色沉淀是硫酸钡,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48g÷233g/mol="0.48/233" mol,所以n(H2SO4)=n(BaSO4)="=0.48/233" mol,故所配硫酸溶液的浓度为0.48/233 mol÷0.01L=0.21mol/L>0.2mol/L;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所配溶液体积偏小,配制人一样的浓度偏大,故a符合;
b.用量筒取2.4mol/LH2SO4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硫酸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故b不符合;
c.配制需加水定容,使用容量瓶前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c不符合;
d.使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彻底,移入容量瓶内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d不符合;
e.定容时将蒸馏水洒在容量瓶外面,可以继续加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e不符合;
故答案为:大于,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难度不大,注意从c= n/V理解溶液配制与误差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
A. SO2、O2、HBr
B. NH3、O2、N2
C. NH3、CO2、HCl
D. H2、CH4、O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11分)下图物质A~K均由a、b、c、d、e、f五种元素组成。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酸式盐A;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由d、e元素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且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都为2 : 1,其中一种为X;B、C、D为常见的气体;F为白色胶状物质。(部分产物未列出)

(1)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Y的溶液呈?性(填“酸性” 、“碱性” 或“中性”),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原因:?
(3)将溶液K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为?,此固体产物的用途是?(答出一条即可)
(4)B与H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单质和G,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
(5)常温下,向0.1mol/L的K溶液中加入Na2O2,加入Na2O2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具有如图所示关系

①当溶液pH=?,开始生成沉淀(已知生成沉淀的Ksp=1×10-31 )
②p点时产生沉淀与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从开始加Na2O2固体至q点的整个过程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1) NH4HCO3(1分)
(2)碱性(1分)? AlO2-+2H2O
Al(OH)3+OH-(1分)
(3)Al2O3 (1分)?高温耐火材料 (其他答案合理给分)?(1分)
(4)2:3 (1分)
(5)①4?(1分)? ②4:3 (2分)? ③Al3++2Na2O2=AlO2-+O2↑+4Na+(2分)
本题解析: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b可能为C
和S
,但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则b原子序数较小只能为C。d、e元素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且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都为2 : 1,则d只能是O元素,e只能是Na元素,X可能为Na2O2或Na2O。a、b、c、d四种元素形成酸式盐A,则A为NH4HCO3。NH4HCO3=NH3+H2O+CO2,则C为CO2,B为NH3。X为Na2O2,D为O2,G为H2O,H为NO,I为NO2。F为白色胶状物质,则F为Al(OH)3,则Y为NaAlO2,K为Al(NO3)3。
点评:关键是利用题干信息找到突破点,再依次根据推导的框图来求未知物。本题的突破点很多,比如说白色胶状物质应该是氢氧化铝,还有一些明显的信息可以直接推出未知物。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学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后,经测定发现溶液浓度偏低。该学生找出以下原因,其中不会使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B.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
C.定容时,滴加蒸馏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
,A项没有洗烧杯,导致溶质损失,浓度偏低;B项容量瓶没有烘干不影响溶质的浓度变化;C项加入的水过多,溶液浓度偏低;D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点评:误差分析要考虑整个配制过程出现的错误操作,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