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溶液中,若忽略水的电离,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试推测X离子及其个数b可能为
A.SO42—、4 a
B.NO3—、4 a
C.OH—、8 a
D.SO42—、8 a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来解答。溶液呈电中性,则溶液中存在3a×N(Na+)+2a×3N(Al3+)=a×N(Cl-)+nb×N(X),设X的电荷数为n,则A、3a×N(Na+)+2a×3N(Al3+)=a×N(Cl-)+4a×2×N(SO42-),电荷守恒,正确;B、3a×N(Na+)+2a×3N(Al3+)≠a×N(Cl-)+4a×N(NO3-),电荷不守恒,错误;C、3a×N(Na+)+2a×3N(Al3+)≠a×N(Cl-)+8a×N(OH-),电荷不守恒,错误;D、3a×N(Na+)+2a×3N(Al3+)≠a×N(Cl-)+8a×2×N(SO42-),电荷不守恒,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计算——电荷守恒法。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离子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是
A.Cl-
B.Cr3+
C.Hg2+
D.Pb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重金属离子能造成水体污染分析.
解答:重金属离子能造成污染,常见的重金属离子有:铜离子、银离子、铬离子、汞离子、铅离子、钡离子等它们均能造成水体污染,Cl-对人体无害,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掌握常见的重金属即可完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B.第一块钠失去的电子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D.两块钠失去的电子一样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加热时钠生成过氧化钠,常温下和氧气反应则生成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2Na+O2
Na2O2、4Na+O2=2Na2O。但由于参加反应的钠的质量是相等的,且反应中钠都是失去1个电子,所以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其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大,答案选D。
考点:考查钠和氧气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属于基础性试题,只要能准确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即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将一定量的NaHCO3和少量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让其充分反应,反应后所得固体的成分为
A.Na2CO3
B.Na2CO3与NaOH
C.NaOH
D.Na2CO3、NaOH与Na2O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当碳酸氢钠过量时,生成二氧化碳过量,最终产物为碳酸钠.
解答:该题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①2NaHCO3
Na2CO3+H2O+CO2↑,②2CO2+2Na2O2═Na2CO3+O2↑,③2H2O+2Na2O2═4NaOH+O2↑,④2NaOH+CO2═Na2CO3+H2O,
当过氧化钠不足,②反应没有完全,容器中的固体成分为碳酸钠;
当②反应恰好完全,③反应未进行时,容器中的固体成分仍为碳酸钠;
当②反应完全③未反应完全时,容器中的固体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当③反应完全时,容器中的固体成分仍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当③反应完全,过氧化钠有剩余时,容器中的固体成分为碳酸钠、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题干中过氧化钠是少量的,所以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过量,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最后得到的固体为碳酸钠;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合物的性质的熟练掌握,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硝酸能与铜反应是因为它具有
A.强酸性
B.强氧化性
C.挥发性
D.不稳定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因为硝酸是一种氧化性很强的酸,无论浓度,它都能与大多数金属(除金,铂等外)反应.如果金属是因为酸性而反应的话,产生的是氢气.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它是不能置换出氢的.
解答:铜不能与酸起简单的置换反应.铜与硝酸能够反应,因为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以理解为,硝酸将铜氧化后,与氧化物反应,生成硝酸铜;根据硝酸浓度的不同,反应产物不同;
稀硝酸时,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铜;浓硝酸时,生成二氧化氮和硝酸铜.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性质应用,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