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某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铁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溶解,该溶液是
A.2mol/L H2SO4溶液
B.2mol/L NaOH溶液
C.2mol/L MgSO4溶液
D.硅酸溶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电解质可使氢氧化铁溶胶聚沉为沉淀,而选项中只有硫酸可继续将其溶解,2Fe(OH)3+3H2SO4=Fe2(SO4)2+6H2O,故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A.颜色不同
B.有无丁达尔效应
C.分散剂的种类不同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差异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回答.
解答: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差异知识,属于教材知识的考查,较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肾脏病患者需要将血液中的毒液排除,常进行血透治疗,其原理是
A.聚沉
B.过滤
C.渗析
D.分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渗析的定义、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判断选项.
解答: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两侧液体所含溶质浓度不同,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经过半透膜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半透膜允许小分子微粒通过,胶体和大分子不能通过,血液属于胶体,有毒物质是小分子物质,这样,经过透析把血液中有毒物质排出体外.这种提纯物的方法,称为渗析.所以C对,A、B、D错.
故选C
点评:化学源于生活,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现象,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以致用.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涉及胶体知识的是
A.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
B.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D.用半透膜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会发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现象;
B、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C、血液属于胶体分散系,血液透析原理相当于胶体和溶液分离的渗析原理;
D、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能通过.
解答:A、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的雾属于胶体,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会发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现象,故A正确;
B、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不属于胶体知识,故B错误;
C、人体内的血液属于胶体分散系,血液透析原理相当于胶体和溶液分离的渗析原理,故C正确;
D、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氯化钠溶液中的离子能通过.分离可采用渗析的办法,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性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事实与胶体的知识有关的是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水泥的硬化.
③用明矾净水.
④河海交汇出沙洲的形成.
⑤土壤中施硝酸铵会使氮素流失.
⑥用电泳法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
⑦用石灰、纯碱法消除水的暂时硬度(除去水中的[Ca(HCO3)2和Mg(HCO3)2]).
⑧一束光线通过浓雾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⑨用FeCl3溶液对伤口止血比MgCl2的效果好.
⑩将装有淀粉和NaCl溶液的半透膜袋置于盛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向水中滴加碘酒,溶液未见变蓝.
A.①②④⑤⑥⑦⑧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⑦⑧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