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操作方法或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转移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应位于试管口处,错误;C、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读取示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平,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测定Cu(NO3)2·nH2O的结晶水含量,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O
B.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NO3)2
C.称量样品→加NaOH→过滤→加热→冷却→称量CuO
D.称量样品→加热→用已知质量的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并称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硝酸铜晶体受热可以失去结晶水,继续加热硝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氧气和NO2,因此选项A、D正确,B不正确;硝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因此选项C也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2分)实验室用50mL 0.50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烧碱溶液进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实验中除了用到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量筒等仪器外,还须的一种玻璃仪器名为?。
(2)两只烧杯间要填满碎纸条,其目的是?;
(3)大烧杯上必须盖上硬纸板,否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时所用盐酸及NaOH溶液的体积均为50mL,各溶液密度为1g/cm3,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实验起始温度为t1℃,终止温度为t2℃。试推断中和热的计算式:△H=?。
(5)实验中改用52mL 0.50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烧碱溶液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若改用50mL 0.50mol/L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参考答案:(1)环形玻璃拌棒(1分)
(2)保温隔热,或少热量损失(2分)
(3)偏小(1分)
(4)=—16.72(t2—t1)kJ/mol(2分)
(5)不相等(1分)相等(1分)中和热量指稀溶液中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用量无关。(2分)w.&
(6)偏小(1分)偏小(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0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应立即用水灭火
D.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参考答案:A、量取6.0mL液体,应选用与6.0毫升相近并大于该体积值的量程,则应选10毫升量程的量筒,故A正确;
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一般用的仪器是药匙或纸槽,故B正确;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故C错误;
D、过滤液体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主要是怕玻璃棒弄破滤纸,导致实验失败,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要清去镜子背面的银镀层,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稀硝酸
C.浓盐酸
D.稀硫酸
参考答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性由强到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与盐酸和硫酸反应,银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与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均不反应,而稀HNO3可与银反应,3Ag+4HNO3═3AgNO3+NO↑+2H2O,实际操作灵活简单,所以最好选用的试剂可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所以B正确,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