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NH4)2SO4饱和溶液,蛋白质会变性而析出
B.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种氨基酸
C.有些蛋白质遇到浓硝酸会变黄
D.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蛋白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的抗生素,由12个分子组成的环状化合物,它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A、蛋白质为高分子,而这种物质为小分子;
B、水解后为三种物质,只有一种是氨基酸;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试管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1 mL,然后滴入2%的硫酸铜溶液2—3滴,稍加振荡,加入某病人的尿液,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沸腾,出现砖红色沉淀。该实验现象证明了该人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A.尿酸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氯化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含醛基的物质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发生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因此该人尿液中含有的物质为葡萄糖。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表面活性物质:
在工业上有较大的用途。当排入江河中,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导致水质恶化。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可以被生物降解,其降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2)当它在水体中尚未被生物降解时,有人认为,它会导致水体缺氧。这句话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
参考答案:(1)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2)符合事实,原因之一是生物在降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氧气,之二是
是一端憎水,另一端亲水的长链状分子,它在水面上形成一层亲水基向水层、憎水基向大气的膜(或说形成泡沫),阻断了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的过程。
本题解析:(1)该表面活性物质分子中含有C、H、O、S、Na元素,在被生物降解的过程中,C元素最终将转化为CO2,H元素将转化成H2O,Na、S等元素转化为稳定的Na2SO4。
(2)当该表面活性物质在水体中尚未被生物降解时,判断是否导致水体缺氧可从两方面考虑:一要考虑生物降解过程是否消耗水中的氧气,另一是该物质的溶解会不会影响空气中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如有上述情况存在,则有可能导致水体缺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皂化是取代反应,硬化也是取代反应
C.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都具有两性
D.饱和Na2SO4、CuSO4溶液均可用于蛋白质的盐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