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Ⅰ:制取并收集氢气
B.实验Ⅱ: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C.实验Ⅲ: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D.实验Ⅳ: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实验Ⅰ制取并收集氢气,不能用单孔橡胶塞,否则无法排气收集氢气,错误;实验Ⅱ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口,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时,需要加热,B错误;实验Ⅲ中氨气的制取装置、干燥装置和干燥试剂、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以及尾气的防倒吸装置都正确合理;实验Ⅳ是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处的空气,而不是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夜。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的正确方法是:向滴定管中注入少量水,把滴定管直立,观察橡胶管处是否漏水,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操作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实验室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放在纸片上称量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参考答案:A.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溅出,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并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
D.含硫酸的废液没有经过处理后不能直接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应集中回收处理,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1)有下图所示A、B、C、三种仪器:请写出三种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____________g。

(3)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OH)3胶体制备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蒸馏烧瓶 ;B:分液漏斗 ;C:锥形瓶
(2)左码右物 ;27.4
(3)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 ;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
(4)在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aq),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实验室欲用碳酸钠固体配制500mL、0.10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
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500mL容量瓶、玻璃棒
B.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500mL容量瓶中溶解
C.定容时若俯视刻度,则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D.定容后翻转摇匀,发现液面下降,又加入蒸馏水到刻度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浙江春晖中学高三年级2008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化学,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氯水存放于棕色广口瓶中?②可用氯化铁溶液除去试管内难以刷去的铜迹?③在200 mL 烧杯中,加入80 mL 水和20g KNO3晶体,配制质量分数约为20%的KNO3溶液。 ④取钠切割后,将剩余的钠块放入废液缸?⑤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⑥在500 mL容量瓶中加入12.5g胆矾和500 mL水,配制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
A.②⑤
B.①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氯水中含有见光易分解的HClO,且氯水是液体,故存放于棕色细口瓶中;②由于Cu与Fe3+反应,故可用氯化铁溶液除去试管内难以刷去的铜迹;③在200 mL 烧杯中,加入80 mL 水和20g KNO3晶体,配制质量分数约为20%的KNO3溶液,该操作正确;④取钠切割后,将剩余的钠块应放回原瓶;⑤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该操作正确;⑥中部应将12.5g胆矾放在500 mL容量瓶中配制溶液,并且加水至刻度线,不是加500 mL水来配制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故该说法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