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A.质谱法
B.红外光谱法
C.紫外光谱法
D.核磁共振谱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质荷比最大的是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Mg2+、SO42-、K+、Cl-
B.CO32-、Na+、Ca2+、NO3-
C.Al3+、CO32-、OH-、CH3COO-
D.NO3-、Ag+、H+、C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离子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因CO32-、Ca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因Al3+、CO32-能反应,Al3+、OH-能结合生成沉淀,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因Ag+、Cl-能结合生成沉淀,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燃密闭容器中的己烷和氧气的混和气体,使之发生不完全燃烧,在120℃时测得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分别为3.6×104帕和5.2×104帕,判断这一燃烧现象是按哪个方程式进行的
A.C6H14+9O2→CO+5CO2+7H2O
B.C6H14+7O2→5CO+CO2+7H2O
C.C6H14+8O2→3CO+3CO2+7H2O
D.2C6H14+15O2→8CO+4CO2+14H2O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水是气态,体系的压强增大,这说明该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化学反应。由于反应前后压强之比是9︰13,所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判断出学习C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己烷燃烧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设计新颖,基础性强,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有关推论,得出反应前后的物质的量之比,然后通过排除法筛选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SiO2可以制光导纤维;? ②水玻璃和漂白粉都是混合物;? ③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④盐酸和食醋都属于电解质;? ⑤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①光导纤维的成分分析判断;
②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
③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④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
⑤碱是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⑥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
解答:①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故①正确;
②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组成;属于混合物,故②正确;
③不锈钢是铁的合金,硬币也是合金,故③正确;
④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不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溶液,故④错误;
⑤纯碱是盐,故⑤错误;
⑥豆浆是蛋白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雾是由小水滴凝结灰尘而成的符合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⑥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概念应用,主要考查混合物、电解质、碱、分散系、合金等概念的含义和判断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各组微粒中,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做氧化剂的是
A.F-,Br-,S2-
B.
C.Cl2,HClO,Mg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一般是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解答:对于元素来说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具有氧化性,所以有氧化性则该元素的化合价能够降低;有最高价的元素只有氧化性.
A、三种离子的化合价无法变低,故无氧化性,故A错误;
B、Fe3+,MnO4-,NO3-三种离子中各元素均具有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
C、镁是金属只作还原剂,故C错误;
D、氯离子处在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无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氧化性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元素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