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用惰性电极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为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需向溶液中加入9.8gCu(OH)2.则电解后溶液中c(H+)约为( )
A.0.5mol/L
B.1mol/L
C.2mol/L
D.4mol/L
参考答案:9.8gCu(OH)2的物质的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100 mLCuSO4的溶液中,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一段时间,两极均收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mol?L―1
B.2mol?L―1
C.3 mol?L―1
D.4 mol?L―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电解池的有关计算和电极产物的判断。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阳极失去电子,OH-放电,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阴极铜离子放电,发生还原反应析出单质铜,电极反应式为2Cu2++4e-=2Cu。应用两极均收集到气体,说明铜离子不足,当铜离子放电完毕之和,溶液中的氢离子开始在阴极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氧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都是0.1mol,所以根据电子得失是知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应是0.1mol,所以浓度是1.0mol/L。答案是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现有用离子交换膜(只允许对应的离子通过)和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槽电解饱
和的Na2SO4溶液生产NaOH和H2S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A是H2 ,溶液E是稀硫酸
B.气体B是H2 ,溶液D是NaOH溶液
C.Na2SO4溶液由G口加入,F口加入稀硫酸
D.靠阳极室一侧的是阳离子交换膜,阴极室导出的是氢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如图为电解装置,X、Y为电极材料,a为电解质溶液。

(1)若a为含有酚酞的KCl溶液,X为Fe,Y为石墨,电解一段时间后:
X电极附近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2)若要实现Cu? +H2SO4=CuSO4+H2↑,
则Y电极材料是???????????????????????????????????????????????;
写出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3)若要利用该装置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银,则a为???????????????????????,反应前两电极的质量相等,反应后电极质量相差2.16g,则该过程理论上通过电流表的电子数为???????????????????????????。
(4)若X、Y均为惰性电极,a为NaOH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填“增大”“不变”“减小”),若要使溶液恢复原来的状态,可往溶液中加入????????????????????????????????????????。
参考答案:(1)电极表面产生气体,附近溶液变红??? 2分??? 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装置可知,该装置是电解池,Y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X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
(1)若a为含有酚酞的KCl溶液,X为Fe,Y为石墨,则阳极Y是溶液中的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X电极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由于氢离子放电破坏了阴极周围水的电离平衡,所以阴极周围溶液中OH-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显碱性,则X电极附近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电极表面产生气体,附近溶液变红。
(2)根据反应式Cu? +H2SO4=CuSO4+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含有0.4molCu(NO3)2和0.4molKCl的水溶液1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析出0.3molCu,此时在另?一个电极上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约为(????)。
A.5 .6L
B.6.72L
C.2.8L
D.13.44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在阴极析出0.3molCu,则电路中转移了0.6mol电子。阳极有0.4molCl-失电子,失去0.4mol电子,产生0.2molCl2,另外还有0.2mol电子是OH-失去的,产生0.05molO2,因此一共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5.6L,A正确。
点评:考查电解池的原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电极反应得失电子的情况,从而准确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