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NO3-、HCO3-、Cl-、SO42-
B.含有Fe3+的溶液中:K+、Mg2+、H、AlO2-
C.某无色溶液中:Na+、Cu2+、SO42-、Cl-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K+、Al3+、NO3-、SO4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强碱性溶液中HCO3-不能存在;
B.与Fe3+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
C.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
D.pH=1的溶液中,如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则可大量共存.
解答:A.强碱性溶液中HCO3-不能存在,故A错误;
B.与Fe3+反应的AlO2-离子不能存在,二者发生互促水解反应,故B错误;
C.有颜色的Cu2+离子不能存在,故C错误;
D.pH=1的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题给信息,易错点为B,注意离子之间的互促水解反应.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某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有Ba2+
B.某溶液先加入淀粉溶液,无变化,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I-
C.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这浑浊的气体,由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或HCO3-
D.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SO42-或A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符合该现象的离子不一定是钡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等也是这种现象;
B、检验溶液中碘离子的方法,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成碘单质;
C、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是二氧化硫;
D、稀硝酸具有氧化性,溶液中有可能存在亚硫酸根离子.
解答: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符合的离子除了钡离子,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等,故A错误;
B、某溶液先加入淀粉溶液,无变化,说明没有淀粉存在,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I-,故B正确;
C、能使澄清石灰水这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有可能是二氧化硫,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若溶液中有亚硫酸根离子,稀硝酸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故还可能存在亚硫酸根,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本题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D.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HCO3-+H+=CO2↑+H2O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B.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C.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
D.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A.钠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故A正确;
B.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B错误;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正确;
D.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H+=CO2↑+H2O,故D正确;
故 www.91exAm.org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B中生成亚铁离子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2013年1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不断,其中PM2.5是罪魁祸首.下列有关PM2.5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PM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PM2.5污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PM2.5表面积大,具有吸附性;
B.气溶胶属于胶体,微粒直径在10-7m~10-9m之间,PM2.5粒子的大小不符合;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能降低空气中PM2.5;
D.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减少了烟尘,能降低空气中PM2.5;
解答:A.PM2.5表面积大,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故A正确;
B.气溶胶属于胶体,微粒直径在10-7m~10-9m之间,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故B错误;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所以能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故C正确;
D.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减少了烟尘,所以能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PM2.5的来源、性质、防治以及由粒径的大小确定胶体,明确微粒与纳米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在肿瘤鉴别诊断用磁共振造影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磁性纳米晶体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前景.制备易溶于水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吡咯酮分子中的氮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
B.磁性纳米材料四氧化三铁溶于水后形成胶体
C.反应②中环丙胺的作用可能是做还原剂
D.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6FeOOH+CO=2Fe3O4+3H2O+C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吡咯酮分子中的氮原子形成三个共价键,最外层8个电子;
B、利用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来分析;
C、根据反应②环丙胺没有参加反应来分析;
D、根据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A、由于吡咯酮分子中的N形成了三个共价键,最外层有8个电子,故A正确;
B、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分散剂中,属于胶体分散系,不同于溶液的溶质微粒直径,故B正确;
C、因反应②环丙胺不参加反应,但加快反应速率,即加快了氯化铁水解,故C法错误;
D、由制备过程图可知,反应③的反应物为FeOOH和CO,由一种生成物为Fe3O4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为6FeOOH+CO═2Fe3O4+3H2O+CO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注重习题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来解答本题,并注意质量守恒定律、胶体的性质等来解答,本题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