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有关下列装置或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到金属钠中,能看到U型管右侧红墨水上升
B.图2中:观察到湿润的有色布条能退色,待尾气全部被碱吸收后,将稀硫酸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可能看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C.图3可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D.图4可以比较
、
和S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图1中金属钠会与滴入的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得大试管中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然后U形管的红墨水左边气压大于右边,所以右侧墨水升高,A正确;通过图2装置的气体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可以推测该气体为氯气,所以氯气被碱吸收后,生成Cl- 、ClO- ,如果在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2H++ Cl- +ClO- =Cl2+H2O,所以可观察到黄绿色气体生成,B正确;图3装置图收集乙酸乙酯的时候,导管不能插入到溶液中,否则会倒吸,所以C错误;图4加入浓盐酸到高锰酸钾中,可以制得Cl2,生成的Cl2通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一)实验室用Na2CO3·10H2O配制500ml 0.10mol·L-1的Na2CO3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要求填表:
应量取Na2CO3·10H2O的质量/g
|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
|
?
| ?
| ?
?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 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适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振荡。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Na2CO3·10H2O的质量,倒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溶解(需要时可加热)。 C.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没有进行A操作??????????????;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二)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B.Cl2和NaOH溶液? C.HCl和汽油?????????D.CO2和NaOH溶液 (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硝酸铵??? D.烧碱 (4)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以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_______上部烧瓶内压强;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填图A或图B)装置的原理相似。
参考答案:(一)(1)根据实验要求填表: 应量取Na2CO3·1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一)(1)n(Na2CO3)=0.5L·0.10mol·L-1=0.05mol,所以 m(Na2CO3·10H2O)=0.05mol·286g/mol=14.3g,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还需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玻璃仪器; (2)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 (3)缺少洗涤步骤会使结果偏低;加水超过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增大,配制结果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配制结果偏高。 (二) ⑴A形成喷泉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选项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 相应实验??? l
| A
| 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
| ?用CuSO4 5H2O制取无水CuSO4粉末
| B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 用浓盐酸配制0.1mol·L-1的HCl溶液
| C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
| D
| 烧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 用H2SO4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用CuSO4 5H2O制取无水CuSO4粉末应使用蒸发皿蒸发水分,错误;B、缺少量筒、玻璃棒,错误;C、充分反应后分液,使用的仪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正确;D、中和滴定实验需要锥形瓶,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内容的叙述合理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盐溶液的pH B.用溴水不能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和苯酚 C.用稀硫酸清洗长期存放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内壁所附着的不溶物 D.通过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长期存放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内壁所附着的不溶物为 ,可用用稀硫酸清洗。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用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
A.由红变橙 B.由黄变橙
C.由黄变红 D.由红变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时,它的变色范围是3.1~4.4,颜色为红、橙、黄色,开始滴入碱中应为黄色,到滴定终点时应变为橙色,因此变化为由黄变橙,所以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滴定原理以及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本题难度:简单
|
|